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在融合中實現歡樂一家親

時間:2020-06-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本報通訊員?范理玲?李正梅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月湖街道溪水灣社區是一個城郊轉型的新社區,面臨著人居環境差、居民矛盾多等問題。如何美化環境、改善設施,贏得居民的認同感?如何培育組織、壯大隊伍、完善服務,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如何讓不同群體的居民消除隔閡、融洽感情,實現歡樂一家親?針對這些問題,溪水灣社區進行了積極探索,將服務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全面升級居民家門口的幸福。

  建“幸福道”——破冰

  “現在出來買菜,可以順道散散步、遛遛狗啦!出門買菜也成了一種享受!”家住溪水灣社區美世界小區10多年的劉順德老人回憶起以前,小區的主出入道路都是泥巴路,一遇雨天,別提有多糟心了!

  “那段時間,我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溪水灣社區剛成立不久,居民不認同甚至排斥社區,社區根本沒有存在感。”成立伊始,社區書記范理玲面對錯綜復雜的情況不知從何下手,但是她始終堅信,圍繞居民辦實事是打開局面的關鍵。

  說干就干。經過積極爭取,溪水灣社區在2018年被納入了全市提質提檔任務社區,迅速啟動了提質改造工程。歷時3個多月,社區對美世界小區外長約2000余米的主干道金馬路實行了白改黑,將道路旁1000余平方米的空地改造成了“新時代學習苑”主題公園。

  開辟新時代學習苑后,社區立足居民工作日上班、無法親自辦理政務服務的實際,整合兩個物業服務前臺,集中在每周五上午,安排專人,將社區“幫代辦”服務延伸至小區樓棟,讓便民服務真正便民、惠民。

  “現在好了,有了社區,‘爛泥地’成了‘幸福道’,還有了‘幫代辦’,我們生活便利了,辦事接地氣了,心情也跟著靚起來!”有居民說道。

  筑“鄰里坊”——融合

  “我們那棟樓住的鄰居終于將自家堆在樓梯的東西清干凈了,樓棟清爽了,大家住得也安心了!”居住在美世界小區的吳娭毑想起剛入住時,周圍住戶都是一些本地花農,習慣了鄉村的村落式居住方式,說話嗓門大、出入關門重,家里的東西也經常堆在安全通道上,不僅影響樓道暢通,更影響消防安全。吳娭毑勸說多次無果,城鄉差異讓鄰里陌生。

  為增進城鄉融合,社區從居民家門口的治理做起,深入小區樓棟,成立小區支部、建設鄰里中心、打造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鄰里互助活動,讓居民在相互影響中融合。

  “鄰里坊”結合小區架空層進行提質改造,設立學習室、芙蓉樂齡館、紅楓運動區等活動室,成為居民“有事大家說,有事大家管”的鄰里交流坊。與此同時,社區在管轄的另一個小區,結合建設1000余平方米公共服務陣地的契機,秉承著“辦公用房少一點,活動用房多一點”的原則,打造了集學習、溝通、提升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設立舞蹈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等,打造居民活動與溝通的服務綜合體。

  社區還積極推進“鄰里幫”志愿服務,以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為出發點,開展衛生大清掃、安全大檢查、治安大巡查等定期志愿服務活動,陣地管理維護、花草養護、圖書捐贈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維修家電、義務理發、義務診療等居民義務志愿服務,其他應急志愿服務四大類別。

  為了引導“鄰里幫”志愿服務活動成為常態,社區對提供志愿服務者實行積分兌換制,不僅可以兌換相應服務或物品,還可以參選社區年度“最美志愿者”。

  構“協同體”——聯動

  “我們發現13棟西側的溝蓋板壞了,不僅有異味,而且還不安全!”領取了治安巡邏崗任務的兩名紅潤先鋒隊黨員來社區報告情況,社區立即協調物業,組織修繕。

  自從參加紅潤先鋒隊后,社區黨員不僅發揮了自身優勢,同時也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社區治理,查找小區隱患,共同治理幸福小家。

  “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是溪水灣社區一直努力的方向。為構筑居民幸福之家,發揮居民共建共享的協同效應,社區推行“1+5”模式,以支部紅潤先鋒隊為引領,帶動物業、單位、居民組建五色志愿服務隊,包括貼心管家隊、活力青苗隊等,群策群議群參與,喚醒居民主人翁意識,參與治理,共建美好家園。

  為更好地服務居民,截至目前,社區培育組建自治協會組織11個,引進社會組織10余家,開展晚晴夕陽紅、“活力青苗、傳習故事”、溪水好人評選等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溪水灣社區組織開展了各類主題志愿服務200余次,以黨建、文藝、公益的形式搭建居民溝通橋梁,增強居民的歸屬感,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夕陽西下,夜色靜美。一片片搖曳的綠葉,一臺臺锃亮的汽車,一張張舒展的笑容,一個個嬉戲的兒童。這就是回到‘灣里’的感覺。”家住金色溪泉灣小區高速公路職工劉阿姨感慨道。

  溪水灣社區立足城郊社區轉型實際,通過黨建引領、硬件改造、五彩志愿服務等途徑,促進了鄰里關系,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與日俱增。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6.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