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天真
張沖鄉位于安徽省金寨縣響洪甸水庫上游,轄區內6個村有4個位于庫區沿線。隨著庫區全面取締養殖業,當地需要產業轉型,但新產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
2014年,張沖鄉有400多戶低保對象、近200戶五保戶、600多名殘疾人、40多名優撫對象、4名孤殘兒童。2016年,胡國鳳擔任張沖鄉民政辦主任,從此這些人的情況都裝在她心里。只要提及困難群眾的名字,她就能說出其家庭基本情況,是什么類型的救助對象。
胡國鳳說:“我是民政人,必須堅持人性化救助、親情化呵護、規范化服務,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給最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走訪看望是她平時必做的功課,在極端天氣里這些人更是她最大的牽掛。
黃畈村40多歲的低保對象鄧良友,與70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2007年,鄧良友在無錫打工時摔成重傷,工地老板跑路,無人為其支付醫療費用。第一次手術僅用醫療塑料頭顱骨替代,給他留下了頭疼、思維混亂等后遺癥,外加四級肢體殘疾,生活陷入貧窮困頓。2018年的一次走訪入戶,了解情況后,胡國鳳按相關程序把鄧良友家納入低保,然后為他的后續醫療問題向鄉政府和縣民政局爭取多項救助政策。在她的積極協調下,鄧良友順利入住金寨縣人民醫院進行二次手術。康復出院的鄧良友感激地說:“要不是黨的政策好,胡主任忙前忙后,我恐怕早就沒命了!”
官田村低保戶李云子,居住在偏遠的大山里,家中房屋破舊不堪,公公癱瘓在床,丈夫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肢殘的大女兒在金寨職校上學,小兒子在上小學,家庭的重擔壓得李云子喘不過氣來。胡國鳳針對她家的具體情況,把貧困戶兩項搬遷政策、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殘疾學生救助政策、醫療救助政策和特困救助政策等逐一向她講解,并聯系該村民政專干,協助李云子申報辦理相關救助。在得知李云子家搬遷款未及時到位,開發商需要公務人員擔保時,胡國鳳幫她簽字擔保,辦好房屋買賣相關手續。針對李云子擅長廚藝的特長,胡國鳳鼓勵她開店創業,還積極幫助她租賃門面。現在,靠著自己的勤快能干,李云子的早點店生意日漸紅火。生活有了希望,日子有了奔頭,如今的李云子逢人就說:“胡大姐就是我家的恩人啊!”
為助力脫貧攻堅,妥善安置好五保老人和貧困戶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員,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下一人,2019年,張沖鄉康復養老中心開工建設。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胡國鳳還要兼顧該工程的矛盾糾紛協調,處理一些繁雜事務。盡管累得筋疲力盡,但胡國鳳始終認為,民政工作是良心活,能幫助更多的困難群眾是幸福的。
干部好不好,群眾最知道。2018年12月,一天夜里加完班回家途中,胡國鳳不慎摔傷右腳骨折,恰逢年終工作最忙的時候,她只請了三天假便打著石膏拄著拐杖回到崗位上。休假時,敬老院的老人們和她長期關注的幾個特殊困難家庭的問候電話連續不斷,還有老人風塵仆仆,趕了十幾公里的山路來看她。
胡國鳳在日記里寫道:“就如冬日里需要暖陽,我要做個溫暖的民政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