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凝聚社區防災減災的治理合力

時間:2021-05-1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曉明

記者:社區是居民的主要生活場所,在社區進行防災減災,存在哪些挑戰?社區居民對防災減災的實際接受度和參與度如何?

李倩倩:星河社區緊鄰白浪河,共有9個居民小區,其中3個小區緊鄰河邊,7個是老舊小區,危舊房屋較多,轄區有長途汽車站、國企老廠區、紡織品批發市場,人口流動量大,各類災害隱患點較多。同時,社區經濟力量薄弱,缺乏社會資本和應急物資及技術儲備。近年來,社區定期組織開展消防演練、防溺水演練、防洪逃生演練及防災減災講座,老年居民參與度較高,中青年居民一般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參與度相對不高。

顧林生:當前,社區居民對防災減災的接受度和參與度明顯提高,但社區防災減災還面臨一些挑戰,如部分社區存在安全隱患,相關風險點排查不到位;居民安全觀和安全素養存在短板,需要加強防災減災教育。

許斐:當前,社區防災減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各種挑戰,一方面,資金投入不足,難以長期舉辦防災減災活動。另一方面,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難以對防災減災提供有力支持。在平時的防災減災宣傳中,很多居民前來參與,防災減災的意識較強,家里會配備必要的防災物品。就鳳棲社區而言,轄區內都是商品房且沒有危房、舊房,加之基本沒有自然災害的影響,部分居民對防災減災不夠重視,意識比較淡薄。

記者:社區防災減災,主要應當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如何激發社區居民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

顧林生:社區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在風險排查、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應急物資儲備、防災和應急標識、志愿者組織、應急演練和防災文化活動等方面下功夫。在防災減災宣傳方面,建立激勵制度,使居民真正認識到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發動居民積極參與社區風險排查,落實“自己的社區自己保護”的理念。可以開展社區“防災減災運動會”“防災減災戶外拓展”“防災減災歌詠會”等活動,增強宣傳的趣味性,提高宣傳效果。

李倩倩:通過摸清底數,星河社區梳理社區房屋隱患、公共衛生安全隱患、氣象水文災害隱患等各類隱患清單,制作星河社區災害風險地圖及綜合避難場所信息,并在各個小區進行懸掛張貼宣傳。為讓社區居民真正重視防災減災,我們制訂了詳細的宣傳方案,利用社區微信公眾號,開設“微課堂”,同時結合社區紅色物業服務站、黨群微站等,鏈接山東藍豹救援隊等專業力量,定期開展地震逃生、傳染病預防、消防演練、防溺水演練及防災減災知識普及講座等活動。

許斐:為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容易受災的地區以及脆弱人員及時進行統計,并定期進行走訪查看,登記記錄。根據實際情況,社區制定應急預案,完善了綜合減災基礎設施,建立了避災安置點。通過宣傳教育活動,普及防災自救知識,提高居民防災減災的意識。舉辦防災減災安全演練,讓居民真正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記者:當前,社區治理對社區工作者的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各地社區,如何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社區綜合減災隊伍,并不斷提升工作能力?

李倩倩:2020年,社區通過自籌資金2萬元,壹基金補貼8萬元,啟動安全家園項目,成立了社區志愿者救援隊,共有20名隊員,包含社區工作者、退役軍人、黨員志愿者等,并為救援隊配置了應急工具和專業裝備物資,設有防災減災物資儲備庫,壹基金專業培訓人員定期對救援隊員進行自救技能培訓。

許斐:鳳棲社區居委會和微型消防站、所轄物業單位、小區熱心居民、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組建成立鳳棲社區防災減災應急隊伍。防災減災應急隊伍定期進行專業培訓、模擬演練,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與水平。

顧林生:當前,各地探索加強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人才隊伍建設。例如,廣東省深圳市積極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應急志愿者隊伍,引導更多市民自覺加入應急志愿者隊伍,編織自救互救相結合的安全網。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社區,可以在駐地企業、綜合商業體等幫助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社區綜合減災隊伍,促進社區、居民、物業、企業等之間的聯動。鼓勵由綜合救援消防隊作為主力軍,帶動社區防災減災社會組織開展活動。

記者:社區自治組織、志愿者隊伍和社區社會組織,在社區防災減災中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其實踐成效如何?

李倩倩:星河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共治共建”原則,充分鏈接各類社會組織,包括星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隊、山東藍豹救援隊、濰坊車友志愿者協會、濰坊長途汽車總站車隊志愿者服務隊等多個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防災減災志愿服務、法律講座、防災知識課堂,不斷提高社區居民防災減災意識和安全感、幸福感。“紅小二”黨員服務隊依托社區網格化管理,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當中,及時發現各類隱患點,第一時間上報網格員,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社會組織針對轄區殘疾人、特殊家庭、獨居老人等弱勢群體建立幫扶機制,每周定期開展上門幫扶。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充分調動了居民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許斐:鳳棲社區與桐廬富春公益救援中心、社區微型消防站、小區熱心居民等聯合推動防災減災工作更上一層樓。依托社區微型消防站,定期對各小區消防設施及消防安全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充分利用志愿者隊伍,調動社區居民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由志愿者配合進行防災宣傳教育。社區與桐廬富春公益救援中心簽訂合作協議,由其定期進社區進行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培訓。

顧林生:社區自治組織、志愿者隊伍和其他社區社會組織平時可以開展社區風險排查,繪制社區風險地圖,討論制訂社區防災計劃,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和演練,制訂幫助弱勢居民的鄰里互助救援方案,開展社區兒童防災教育等。在災害發生時,可以擔任“第一響應人”,做好初期工作,配合政府綜合救援隊開展救援工作,引導居民疏散和避難等。在災后過渡安置階段,可以接收和分發應急物資,開展心理援助和輔導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1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