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凝心聚力謀發展 砥礪奮進譜華章

時間:2021-07-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老人提供助餐服務。

為1065名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找到家。

打造社區服務開放空間。

近年來,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部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首都民政要在全國干得最好”的重要囑托,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改革創新,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突出抓好弱有所扶、困有所幫、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殘有所助、逝有所安等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亮眼成績

保障網越來越牢 多元治理基礎越來越穩

最有溫度,織牢織密社會保障網——全面小康兜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部門始終聚焦困難群眾,關注城鄉低保、困境兒童、重度殘疾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困難人員等特殊群體,健全完善“北京版”精準救助體系。2015年,北京歷史性實現低保標準、低收入認定標準、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統籌;2020年,社會救助標準實現“十連增”,對22萬戶困難家庭建立了“一戶一策一檔”精準幫扶臺賬,夯實了不落下一個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基礎。實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完善生活保障、醫療康復、殘疾兒童護理補貼等政策。福利機構供養兒童補助、社會散居孤兒供養標準,目前已統一調整至每人每月2200元。在加強殘疾人福利體系建設方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制度。2016年至今,共發放資金50.92億元,年均發放人數27.06萬人。

最接地氣,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全面提速。探索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接訴即辦”等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先后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街道工作的意見》《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等政策法規,通過賦權、下沉、增效,推進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讓街道有了“指揮棒”。目前,全市157個街道、3210個社區全部建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全面實現村(社區)同步換屆選舉,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93.7%;城市社區議事廳實現100%覆蓋;社區蓋章證明事項減少到3項;全市社區掛牌平均從120多塊精簡為15塊。在加強基層協商民主、持續推進社區減負方面,北京一直不遺余力。

最快響應,民呼我應解民憂——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社會服務公平可及。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實施“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推進社區、養老、婚姻、殯葬等基本社會服務均等化,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社區治理方面,建成121家社會心理服務站點,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對專業心理服務的需求。養老服務方面,建立“三邊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從無到有建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63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87家。與此同時,“互聯網+社會建設和民政”改革也在同步推進,實現社會組織年檢等85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和“一號通達”。率先實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實現婚姻登記、養老服務津貼補貼等29個事項跨區通辦,提升群眾辦事便捷度和體驗感。

突破創新

『十三五』時期的十三個創新亮點

2016年9月21日,出臺《北京市慈善信托管理辦法》,這是全國首個地方性慈善信托管理辦法。

2017年10月16日起,“北京通-養老助殘卡”首次實現京津冀異地刷卡支付,在異地養老的京籍老人同時享受異地養老補貼。

以北京市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楷模潘月蘭老師為原型的電影《燃燈者》,于2017年上映,用文藝作品傳遞見義勇為正能量。

2017年11月3日,向東城區東華門街道韶九社區居委會頒發了全國第一張特別法人“身份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

2017年,成立全國首家省級兒童福利和保護處,全面推進兒童福利事業由分散管理到資源整合,打造完整的兒童保護工作體系。

2017年,密云區在低保中心的基礎上率先翻牌成立全市首個區級“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指導中心”,增加困難群眾救助服務的有效供給。

2017年,北京正式發布《社區管理與服務規范》,社區服務和社區管理駛入法制軌道。

健全北京市行業協會商會綜合黨委工作體制機制,在綜合黨委系統批復成立464個流動黨員黨支部,組建52個社會組織聯合黨委,建立了以聯合黨委為紐帶的社會組織黨建組織體系,實現社會組織黨建全覆蓋。

2018年5月,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會同市委組織部制定下發關于建立健全區、街道(鄉鎮)、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的通知,指導區、街道(鄉鎮)、社區三級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

2019年1月11日,發布《北京市養老服務行業誠信自律公約及實施細則》,并在全市范圍內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誠信檔案。

2019年5月,海淀區志強北園社區借助5G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試點打造首個5G新型智慧社區。

2019年6月,發布七項《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系列規范》(即“北京居家養老服務地方標準”),居家養老進入統一的“標準化”服務時代。

2019年7月17日,北京市首個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在海淀區羊坊店街道鐵西社區正式投入使用,為居民改善家庭及鄰里關系、促進社區和諧穩定、基層社區創新治理提供了新途徑。

展望未來

“十四五”規劃描繪美好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推進民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將緊緊圍繞2035年遠景目標和近期目標,科學部署“十四五”時期的主要工作,為首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一)建設首都特色基本民生保障體系

一是完善首都特色困難群眾救助體系。堅持“提標、擴面、增效”協同推進,堅持支出型貧困救助與收入型貧困救助相結合、政府救助與社會力量救助相結合、物質救助與服務型救助相結合。二是完善超大城市養老服務體系。不斷鞏固提升“三邊四級”“就近精準”養老服務供給,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三是優化殘疾人服務體系。堅持兜底保障和適度普惠相結合、設施建設和產業扶持協同并進。四是加強兒童福利保護體系建設。保障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

(二)建設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一是深化城鄉社區治理服務創新。推動形成簡約高效、響應及時、多元參與、守望相助的基層治理格局。二是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管理。堅持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培育扶持,推動社會組織在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三是促進社會工作發展。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多部門協作、社會化運作的發展格局。四是推動志愿服務發展。健全完善布局合理、服務完善、管理規范、充滿活力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

(三)建設適度普惠基本社會服務體系

一是創新婚姻家庭服務。推進婚姻登記方式快捷便利、婚姻登記機構全面達標、婚姻登記隊伍素質優良。二是深化殯葬服務管理改革。加快構建以公益性服務為主體、營利性服務為補充、節地生態為導向的發展格局。三是發展社會心理服務。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多元保障、服務有效的社會心理服務格局。四是加快推進“慈善北京”建設。推動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全民慈善、效能慈善、惠民慈善、誠信慈善、創新慈善品牌。

(四)建設強有力基礎支撐體系

一是打造高品質數字民生服務體系。推動實施“互聯網+”改革計劃、大數據創新計劃、區塊鏈應用計劃及一批信息化重點工程。二是加強法治民政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法治保障職責、任務、規劃、措施體系。三是加強民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結構均衡、標準適度、功能集成、剛性約束的發展格局。

(五)建設順暢高效新型民政監管體系

一是完善監管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市級制定政策、強化監管,區級落地實施的工作格局。完善系統巡察機制,突出發現問題導向,強化巡察監管效能。二是健全監管政策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行政檢查、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等制度。三是創新監管形式。構建信息化監管、信用監管、第三方監管、政務公開等緊密結合的新型監管體系。

(本版文圖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