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文
江蘇省連云港市,我國“水晶之鄉”。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全市民政人在為廣大弱勢群體做好防控的同時,也用他們一顆顆水晶般堅韌剔透的心,給全市2.4萬名農村留守兒童、4.3萬名困境兒童,撐起了一把抵御病毒的“保護傘”。
三結合+兩線,聚焦留守兒童
2月28日,海州區民政局黨組成員楊維林和負責兒童救助保障工作的社會事務科科長李正艷,通過道道關卡,趕赴該區寧海街道楊場村、板浦鎮周圩村、新壩鎮新西村,與當地民政助理、兒童主任及志愿者一起分別到父母在廣東等地打工的留守兒童家里,送上了口罩、消毒洗手液等防疫用品和牛奶、面包、大米等食品。
“你爸爸媽媽出門打工去了,現在外面防疫形勢仍然很嚴峻,不要出門亂跑,有事打電話給阿姨。”民政干部們拉著孩子們的手一一叮囑。
“孩子悶在家里一個多月,開始躁動不安,都尋思著出門去玩。此刻更需要我們區、街道、社區三級民政干部掌控留守兒童動態信息,把困境兒童作為近期防疫的重點。”海州區民政局局長陳賢斌介紹,近期該局將以民政干部、村(社)兒童主任、志愿者三結合方式上門尋訪,采用線上線下兩條線,重點關愛該區范圍內的4個鄉鎮、1個農場的困境兒童。
海州區幸福路街道幸中社區日月明園小區9歲的小琳琳,因媽媽需陪同感冒發燒的爸爸和弟弟在醫院隔離觀察14天,成為抗“疫”期間的特殊“留守兒童”。當地社區黨員和民政干部立即成立“愛心媽媽”組。她們在線上與琳琳的父母視頻通話,線下每天六次輪流上門陪伴琳琳,準時準點送飯菜。幸中社區書記姜莉莉還從家里拿來一個手機,便于琳琳和社區、父母聯系。
“前階段全市兒童無感染,但不能掉以輕心,疫情壓力依然不小,防控措施仍需落實落細。”連云港市民政局局長陳軍表示當前有序復工,留守兒童、孤兒、生活困難兒童等困境兒童是該局切實守護的戰“疫”重點。
1800名兒童主任和督導員,共筑防護墻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動員社區力量做好兒童疫情防控工作尤為重要。”該市民政局負責社區工作的副局長葉勁松說。
據了解,全市社區的123名街道(鄉鎮)兒童督導員、1677名社區(村)兒童主任等被緊急組建成一張一級響應的基層一線戰“疫”網,他們每天通過上門、電話、微信以及與衛健、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的方式,拉網式全面排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等困境兒童及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并將排查中遇到的情況信息及時反饋。
為了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1800名兒童主任、督導員,沒有一人在肆虐的疫情面前退縮,他們中有老民政、老干部,雖然沒有鐵打的身體,卻用堅實的腳步踐行著保護孩子們身心健康、茁壯成長的初心;他們一個個奮戰在防控第一線,不懼風險、勇挑重擔,有效保障了困境兒童的生活平穩有序,把疫情牢牢阻擊在門外。
“越是因復工造成留守兒童動態變化時,越是要靠我們各級民政人工作的前移、貼心的服務和關懷,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守住疫情防線,讓這些孩子平安健康。”陳軍如是說。據了解,該局對新申請困境兒童生活保障的,采取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充分運用申請審核審批全流程網上辦理,有條件的縣區可以將審批權下放至鄉鎮(街道)。
兩代民政人,共同守護孤棄兒童
在連云港民政隊伍中,有一位57歲的“護花使者”,他就是連云港市社會福利中心黨支部書記、兒童福利院主任喬乃學。他帶領同事們承擔著該市138名孤棄兒童的日常養育、護理、教育和康復等職能。
今年是喬乃學從部隊轉業、在連云港民政領域工作的第20個年頭,作為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老軍人,他堅守當年離開綠色軍營時“召必回”的誓言,再次披掛走上這沒有硝煙的戰場。
“別看老喬‘奔六’了,身板比我們還硬朗,上抗‘疫’戰場,他從臘月二十九至今,整整一個多月沒有休息過一天。”喬乃學帶領大家在院內劃分管控區;開辟醫護人員專用休息區、進餐區;設立隔離區,對外出歸來或發熱等情況的人員及時隔離……一絲不茍地執行著民政部和江蘇省民政廳對兒童福利機構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
“決不能讓疫情影響孩子們的正常生活。”簡短的一句話,代表了連云港市社會福利中心黨支部30名黨員的共同心聲。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共產黨員李雙,主動請戰挑起非常時期24小時護士班的大梁。她每天除兩次給當班職工測量體溫、發放口罩,給孩子們做口腔護理、日常給藥、身體狀況監測等工作外,到午餐時間她又要扮演護理員的角色,給孩子們喂奶、喂飯。可有誰知道,已為人母的李雙家里,此刻有個2歲的女兒在盼著媽媽回家。
為30個孩子,她成了不孝兒媳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請黨組織考驗我。”在連云港市兒童福利院,有個“月亮班”,該區域內有30名6-14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殘疾兒童。在實施封閉式管理后,因春節請假等原因護理員驟減,原本多位護理員共同分擔的工作落到了堅守崗位的班長丁艷和幾個姐妹肩上。
“爸、媽,我這段時間不能天天回家了……”為了照護30朵花兒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蝕,丁艷含淚跪在因糖尿病導致眼睛視物不清的婆婆和中風的公公床前,硬著心腸拋下今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女兒和四年級的兒子,毅然住進兒童福利院,連續當班14天。她每天2次按時給孩子們測量體溫和手部消毒,每2小時更換一次尿布,一日三餐喂奶、喂飯,每天下午按時給他們洗澡,高強度的工作讓她一天下來經常是腿腳腫脹、腰酸背痛,但是丁艷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句累。在院領導安排與催促下,丁艷才回家休息了一天,幫丈夫收拾了房間后,又回到了孩子們的身邊。
“那些不會說、不會吃的小孩更可憐,實在離不開她這個‘媽媽’……”丁艷的丈夫是位非常善解人意的好好先生。正因為他甘當民政人身后的“守家人”,頂起了照顧雙親和一雙兒女的家庭重任,解決妻子的后顧之憂,丁艷才能悉心投身疫情防控中。
“絕不能讓疫情影響孩子們的正常生活。”陳軍表示,“在做好復工復產的同時,抓好孤棄兒童群體的兜底保障服務是民政人的社會責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