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一絲不茍 做細做實 決戰到底

時間:2020-03-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編者按:3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3月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9例。這標志著新增確診病例數繼五位數、四位數、三位數,進入兩位數之后,數字又一次下降。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結著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和民政等各行各業工作者的辛勞與汗水。今天,本報從眾多基層來稿中采擷一部分,展現他們在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堅守,與讀者共同見證這段艱難地戰“疫”時光。


名 剪

周雨涓 陳 露

  “奶奶,你吃飯了嗎……”當手機里傳來孫子的問候,97歲的徐奶奶眼含淚花,忙說:“吃了,吃了……”

  “福利院實行封閉管理后,視頻聊天就成了老人與家人見面的方式。”35歲的護理員陳賽飛聽說老人想念家人,立即拿出手機,讓她和家人視頻,看見兒子和孫子,老人心情舒暢了許多。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社會福利院共有19名員工,服務59名老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幫助老人與家人視頻、為老人測量體溫、對生活區域進行消毒殺毒、宣講防疫知識等,成了福利院的日常工作。全體員工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用暖心的行動陪伴著每一位老人。

  年近90歲的吳爺爺最近心情不太好,原本每兩個星期要剪一次發,可封閉管理后,他就再也沒剪過。護理員韋冬云知道后,主動提出幫他剪發。她右手拿著電動推剪,左手拿著梳子,小心翼翼地推著剪刀……隨后又幫老人洗頭吹風。

  “嗯,剪得不錯,跟理發店的手藝差不多。”吳爺爺照著鏡子滿意地說。“名剪”一出現,老人們紛紛“報名”,原來凌亂的頭發都變得干凈、整齊了,人也顯得很有精神。

  疫情防控期間,飲食的衛生和營養搭配尤其重要。送到福利院的蔬菜都是由固定的菜商運來并統一放在門外,再由食堂工作人員消毒后帶入院內。廚師們按照每天的食譜,將它們加工成各種可口的菜肴。一日三餐,都由護理員定時送至老人房間,飯后及時收走餐具,送到食堂統一消毒。

  “飯菜、點心和水果每日不重樣。在這特殊時期,還能定時定點吃到新鮮的飯菜,真是太幸福了。”在院老人張志萍說。


生 怕

伍建松

  “一定要把門看好,不得接待外來人員。”“一定要做好物資保障,安排好生活物資供應。”“一定不能有絲毫麻痹思想、僥幸心理,院內全體老人的安全和健康拜托各位院長了。”

  三個“一定”既是語重心長的囑托,也是義無反顧的責任。疫情期間,安徽省肥西縣民政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黃京生對全縣19所養老院負責人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生怕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他深知,疫情阻擊戰不容絲毫懈怠,布防早一步,行動快一步,就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守護老人們的生命安全。

  從大年三十至今,黃京生一直在崗,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督促養老機構做好消毒通風、督促護理員和老人們每天測量體溫2次、督促養老機構做好夜間巡查成了他的必備功課。在此期間,他的手機一直保持24小時暢通,及時接收上級指示,并根據實際情況向各養老機構提出落實要求。即使這樣他仍然不放心,還要親自到每一家養老機構查看封閉管理情況、督查物資保障情況、詢問老人們身體健康狀況。用他的話說:“我要親自到養老院門口去,看到大門緊鎖,無人進出,我才能安心。”

  在做好養老機構封閉管理的同時,黃京生還積極聯系愛心企業和轄區社會組織為養老機構捐贈口罩1400多只,消毒液1200斤,牛奶1200箱,有效緩解養老機構防控物資匱乏問題。


非常厚愛

魏 迪 張效綱

  “你好,我看到路邊躺著個老人,你們來看看吧。”“好的,麻煩您說一下詳細地址……”像往常一樣,河南省洛陽市救助管理站接到了群眾提供的救助線索,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后了解到,老人居無定所,以打零工為生,因為疫情原因,無工可打,沒了經濟來源。工作人員立即對老人進行體溫測量,數據顯示37.4℃,圍觀的群眾紛紛走開了,工作人員再次測量,老人體溫又回到正常范圍。雖然如此,工作人員還是馬上聯系定點醫院,為老人進行肺部CT檢測,經檢測結果正常,才將其接回站內安置。自疫情發生以來,救助站已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0人次、臨時遇困人員56人次。

  “說實話,服務對象的特殊性給我們的防控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市救助管理站站長王銘安說,“我們積極與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溝通聯系,建立了入站前的體檢綠色通道。求助人員一律先入院進行肺部CT檢測,再實行分類安置。站內實施區域封閉管理,將受助人員餐具和用餐區域分開,生活用品、攜帶物品存放、使用也分開放置。”

  市救助管理站黨支部還發起了“黨員挑戰應戰”活動,挑戰書和應戰書均以海報形式張貼,號召全站干部職工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同時,積極與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合街頭救助,并安排專人專車隨時備勤。春節以來,及時處理110聯動交辦件和群眾訴求40余件,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一分管理費

趙曉穎 曹李娜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慈善募捐緊急啟動。截至3月9日10點,河南省南陽市慈善組織累計接收社會捐贈款物3687.45萬元,其中市慈善總會接收款物2324.1萬元,撥付使用2316.79萬元。

  2月22日中午1點,筆者前去河南省南陽市慈善總會探訪,看到秘書長張天洲和工作人員拿著方便面和自備食物準備用餐,不禁很好奇:“善款募了2000萬元,你們的管理經費還這么緊張?”項目部的賈曉升連忙擺手:“這次疫情募捐專款專用,一分都不能用在俺們自己身上。”

  至今,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已經奮戰了一月有余。大年初一晚上,市慈善總會立即成立了以會長李建豫為組長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募捐領導小組;1月27日經南陽市民政局批準后,公開了疫情募捐方案;1月30日在騰訊公益平臺開啟了抗“疫”公開募捐。連日來,會長李建豫、秘書長張天洲帶病堅守崗位,先后組織召開會長辦公會8次,專題工作會16次,分工到人、壓實責任。副會長曹志廣、呂德民積極對熟悉的愛心企業電話勸募;副會長曾凡春、尚廷文經常到會接待服務捐贈活動。

  為做好信息公開,總會每日下午5點之前會向市民政局上報善款及物資收入和撥付數據,除了接受捐贈人的監督外,還邀請南陽市審計局專業審計人員、南陽市監察委駐民政局紀檢組、新聞媒體同步跟蹤捐贈款物的收支情況。募集的款物將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安排使用,按照快進快出、物走賬清的原則撥付到受贈單位。截至目前,已向市中心醫院等5家定點治療醫院撥付善款612.37萬余元;向鄧州、新野、唐河等11個市(縣、區)撥付款物1176.21萬余元,并向特困群體發放價值202.6萬余元的消毒液、口罩等防護物資。


戰“疫”總動員

戴衛平

  面對復工復產以來社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江蘇省儀征市真州鎮鼓樓社區運用、檢驗、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動員“四種力量”,將社區打造成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共建單位:打好疫情管控陣地戰

  鼓樓社區地處儀征城區核心地帶,現有居民5000余戶1.6萬余人。自戰“疫”打響后,鼓樓社區實施了封閉管理,黨支部書記涂明霞,積極協調“大黨委”制成員單位,組織下派22名黨員志愿者,分成5組駐守在社區的5個疫情防控登記點,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及時掌握人員信息,發放車輛通行證。市審計局、市人社局在設點后及時送來5頂帳篷,為駐點志愿者搭建一個遮風擋雨的避風港。對排查出的6名湖北籍人員,共建單位和鼓樓社區實行3包1,即1名社區工作人員和2名機關干部,包1個湖北來儀居家醫學觀察人員,每天通過視頻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居家觀察人員無法外出采購物資,共建單位志愿者就做起了采購員、外送員,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物資,做到隔離病毒不隔愛。

  88歲老黨員:發出最樸實的聲音

  “主任,我今年88歲了,什么事也做不了,我捐800元,你幫我買些蘋果送給戰‘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希望他們都能平安回家。”有66年黨齡的李元英發出了最質樸的聲音。

  市公安局退休老黨員陳心紅,自發組織志愿者駐守所居住小區的2個疫情防控登記點,還自創《防疫情》打油詩,通過流動音響在小區內來回播放,勸導居民少出門、多在家。同時,他發揮自身詩賦特長,用詩記錄社區每一件抗“疫”大事件,一本詩集就成了一部“抗疫史”。

  社區黨支部委員余祥,每天奔走在社區各個角落,用相機譜繪一張張最美抗“疫”畫,用“小城儀征”公眾號敘述著一個個感人故事。

  僑眷:社區戰“疫”中亮麗風景線

  在這特殊時期,僑眷宋盛云夫婦也沒有放下自己的志愿服務項目,每天都到3名孤寡老人家敲敲門,同他們聊聊天。2月14日,宋盛云像往常一樣去看望93歲孤寡老人凌國英,但屋內一直沒人應答,他隨即與社區取得聯系。開門后,大家發現老人因夜間上廁所滑倒,穿著睡衣躺在冰冷的地上已凍得意識模糊,幸好及時發現才挽救了老人。5年的堅守詮釋了志愿者的奉獻精神,溫暖了孤寡老人的心。

  僑眷王桂芳組織社區腰鼓協會會員成立商戶勸“關”志愿服務隊,從正月初八開始,每天對社區沿街2000多家商鋪進行拉網式巡邏,勸“關”非生活必需品營業商戶,營造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圍。

  貧困大學生:捐出自己微薄的壓歲錢

  “你們好,這是我200元壓歲錢,我希望能幫助到正在一線奮戰的醫生。”一位在讀困難大學生來到社區,獻出她的一份心意。

  第一屆“揚州好人”葉麗娟為社區送來了一次性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物品。她說:“社區工作人員安全有保證,居民們的安全才有保證。”

  “主任,磚瓦大院抗‘疫’捐款已發給你,請查收。捐款明細隨后發。”抗“疫”以來,居民代表自發收集捐款、做好統計,及時上交給社區,為疫情防控出力。


戰“疫”夫妻

周國光

  “前進社區好夫妻,恩愛情深佳伉儷。疫情防控齊當先,封閉小區戰毒疫……”這是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二臺子街道前進社區宣傳欄里的一首小詩,贊揚的是社區里孫斌、康平夫婦戰“疫”的故事。

  提起孫斌、康平夫婦倆,那可是小有名氣。今年71歲的孫大爺,已經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3年多了,是社區模范志愿者,承包了各種小維修工作。同齡的妻子康平是一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還兼著社區正風肅紀監督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斗中,夫妻倆不顧年老體弱,不懼危險,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張貼抗“疫”宣傳畫、發放《致居民一封信》、對社區出入人員和車輛進行排查登記……夫妻倆始終堅守崗位,從不懈怠。

  “孫大爺,二臺子街12-1號小區有一個從外地回沈人員,要馬上去排查。”1月30日晚上7點多,孫大爺接到了社區的“特殊電話”,夫妻倆便沖出家門,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入戶核實情況。像這樣的電話,夫妻倆已經有了“應激反應”,每一次,他們都即刻出發到現場仔細核實,及時上報結果。

  考慮到他們的情況,社區想讓他們休息。可夫妻倆卻說:“現在,務工人員陸續返沈,守住小區這道疫情防控的大門非常關鍵,我們要堅守到底。”

  夜深了,在小區門口值守崗亭上,又出現了夫妻倆堅定的身影。


平價菜配送

胡愛民

  豬肉、西紅柿、雞蛋、大蒜……一大早,上海市閔行區古美路街道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員便對照著一張張清單開始備貨,隨后通知居委會“代購員”盡快來取,并一再叮囑如有需要隨時聯系。

  日前,返滬人員逐漸增多,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也向縱深推進。閔行區社區里的慈善超市結合居民需求,推出了多組平價菜套餐,并開通了“線上買菜+線下配送”的服務模式,為預定商品的居民統一采購,再由專人送至小區門口。

  “這里的菜又新鮮、又便宜,還很安全,我們扔垃圾時就來買一點,如果天不好不出來,叫他們送也可以的,太方便了!” 來慈善超市買菜的居民說。

  “我們長期與生鮮供應商合作,不光產品質量有保證,價格還比市場價便宜約15%。供應商一早就將菜品送到超市,我們會清點檢查,確保產品質量后再進行配送。”慈善超市的負責人介紹道,“每天,我們都對超市進行多次消毒,要求每名工作人員崗前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確保場所和居民的安全。”


輪椅上的抗“疫”先鋒

朱正明 李 敬

  800套手術服、2萬余只一次性口罩,在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安徽省定遠縣陽光殘障人服務中心創辦人徐敏,身殘志堅,踐行使命,勇做“抗疫戰場”的急先鋒。

  1月26日,在得知定遠縣急需8萬只防護鞋套時,徐敏毫不猶豫,依托服務中心的愛依戀服裝有限公司,克服種種困難毅然接受生產任務。時間就是生命,徐敏立即著手安排,當晚8點多生產材料就運抵車間,但春節期間沒有工人在崗。她立刻想到把生產情況發布在縣義工協會群里,義工們積極響應。27日早上7點多,經過篩選的20多名義工就按時到崗,立即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為了加快速度提高產量,他們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到晚上9點多。徐敏更是一刻不停地駕駛著殘疾人電瓶車穿梭在車間、倉庫和辦公室之間,嚴把質量關、數量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硬是把日產量從3000雙提升到8000雙,還生產口罩近百萬只,先后向縣防控指揮部贈送800套手術服,向市民贈送一次性口罩2萬余只,為抗“疫”做出不懈努力。


門 神

宋海佳

  “面對疫情我們就是要當好生者的‘門神’,絕不讓肺炎在我們這里蔓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乾元殯葬服務有限公司黨總支迅速動員部署,建立了黨員干部帶班制度,全體黨員干部積極響應,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疫情防控一線“黨旗紅”

  1月25日,公司暫停了遺體守靈、遺體告別、對外祭祀、司儀服務等部分殯葬服務,規定送葬人數不能超過10人、車輛不能超過3輛。

  暫停殯葬部分服務之初,喪屬不理解,認為疫情沒有那么嚴重,還是想送親人最后一程。但人員聚集嚴重影響到疫情的防控,且喪屬來源地復雜,不排除有新冠病毒的攜帶者。為此,公司黨總支下屬的殯儀服務中心、東郊殯儀館、四豐山公墓三個黨支部的黨員干部,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每天從早6時到晚5時,堅守在大廳入口處提示群眾戴口罩、測體溫,耐心做喪屬思想工作,勸超出人數喪屬車輛離開殯儀場所,最大限度控制送葬人數和車輛,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我是黨員我上”

  相比于維持現場秩序而言,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接送及火化工作危險系數更高。面對風險,白文舉、劉德坤、賀金龍、徐淑玉、陳雙艷等11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主動請纓,我是黨員我上。最終選取了9名黨員承擔起遺體接運及火化工作。

  殯儀服務中心遺體操作部是與遺體接觸最多的部門,操作部部長劉德坤作為老黨員始終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線,過度疲勞引起腰間盤病復發,但他依然每天用手捂著腰帶頭接運遺體,同事都勸他休息,他卻說:“疫情這么嚴重,作為一名老黨員遏制疫情我必須盡一份力。”

  為簡化工作流程,減少人員聚集,公司及時暫停了外來殯葬服務組織的有償司儀服務,改由工作人員免費承擔司儀等引導工作。劉德坤、王雪怡等人帶領操作部、服務部的全體工作人員按民俗整理遺體、擺放物品并全程引導家屬文明治喪;東郊殯儀館黨員帶頭為家屬撿骨灰;四豐山公墓黨員王再林、沈力偉,主動承擔骨灰安葬工作,得到了家屬的認可和好評。

  恪盡職守阻止“送燈人”

  往年每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會到已故親人的墓地去送燈。春節以來,雖然已經發放通告禁止開展相關的祭祀活動,但為防止有些人違規放燈,四豐山公墓黨支部由王忠福、鄭玉成、王再森、沈利衛、高原、于佳彬帶隊,組建了6支巡邏小組,從中午12時一直巡視到夜間9時,帶隊黨員更是巡邏到半夜12時才回。

  工作人員在巡邏時發現,有人把送燈的事包給了公墓周邊的無業村民,他們熟悉墓區地形,趁著夜色與工作人員藏貓貓,每次都要追趕幾個區才能抓到,驅趕出墓區。

  疫情面前,通過殯葬人的“門神”精神,嚴格控制車輛和人數、加強防護等措施,疫情沒有因送葬發生傳播。殯葬系統的黨員干部們及殯葬的從業者們,把自己活成戰士的樣子,在面對生死的崗位中找到不朽的榮光。正是殯葬人“不計報酬、不計生死”的堅守,才筑起了一條阻擊疫情的防線。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