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徐愛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最終要落實到學史力行。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我們始終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聚焦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讓“民之所盼”成為“政之所向”,努力交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分報表。
從黨史學習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在力行為民造福上有新作為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落實到民政工作,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聽民聲、解民難、暖民心,堅決兜住民生底線,切實增進民生福祉。當前,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任務。我們要深刻理解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搭建完善助推示范區建設的“四梁八柱”,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可知可感的幸福舟山。著眼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堅實有力,全面推進“1+8+X”大救助體系建設,從“病、殘、老、幼”入手,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梯度救助體系,加快構建制度銜接、資源統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數據共享的綜合救助格局。著眼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優質均衡,準確把握民政服務涉及全生命周期的特點,秉持“規范可及、溫暖貼心”的理念,持續提升養老、婚登、殯葬、地名等服務水平,不斷擦亮人民群眾的幸福底色。著眼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活力有序,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相融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重點發揮好村社黨建引領力和社會組織活力“兩個力”作用,實現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
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在力行攻堅克難上有新作為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奮斗史。今年農歷新年開工第一天,浙江省委召開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向全省發出動員令,吹響全域數字化改革沖鋒號。數字化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數字浙江”建設的新階段。民政工作業務條線多,需要統籌兼顧、智慧協同。我們要乘上數字化改革的“快速列車”,以數字化改革牽引全面深化改革,大力開展數智攻堅,打造形成全面網絡化、高度信息化、服務一體化的民政服務新形態,為舟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聚力賦能。圍繞構建數字民政工作新體系,迭代升級民政12 個條線“碼上辦”服務,實現民政各業務“數據采集+需求分析+決策實施+評估修正”閉環管理,做到民政服務對象精準畫像、動態預警、主動服務。同時,利用省、市數據共享和開放平臺體系,積極構建智慧協同工作機制,推進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圍繞提升民政數字服務新水平,聚焦民政重點業務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按照一年出成果、兩年大變樣、五年新飛躍的要求,以推進養老服務、社會救助數字化改革為重點,分類分步推進,全面推動民政領域數字化迭代深化。圍繞探索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為契機,依托社區數字化平臺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賦能民生服務和社區治理,不斷拓展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把舟山建設成為有溫度有品質的智慧家園。
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榜樣的力量
在力行使命擔當上有新作為
學習黨史,身體力行,歸根結底要落腳到擔使命、開新局上。方志敏、董存瑞、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廖俊波……他們是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是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是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我們要努力向榜樣看齊、向使命聚焦,以建設“重要窗口”的使命擔當,立足海島資源稟賦,創新思路和舉措,全面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一批具有舟山辨識度的民政領域標志性成果。深耕海島養老,探索養老服務領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配合省民政廳扎實開展“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協作;積極破解偏遠海島深度老齡化難題,做優“幸福驛家”海島服務驛站、“守護夕陽”偏遠海島留守老人養老服務、“瀛洲易養”長者智能監護項目等服務品牌,著力打造“美麗海島、幸福頤養”的特色養老樣板。深耕基層治理,以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驅動,以深化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為抓手,全域推進“幸福社區”建設,做深“東海漁嫂”治理品牌,打造“海上楓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金名片。深耕婚登服務,立足海島文化和旅游資源,探索“婚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做精“愛在千島、幸福起航”婚登品牌,推進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姻文化建設。深耕綠色殯葬,大力倡導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提高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標準,做強“彼岸蓮花”海葬品牌,厚植“美麗舟山”生態底色。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