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肩負時代新使命 陜西民政勇擔當

時間:2021-06-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對脫貧攻堅、社區治理等民政領域有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強大動力。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支出民政事業經費581億多元,惠及困難群眾970多萬人。各項民政事業呈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有力服務了全省追趕超越大局。

黨對民政工作的領導不斷鞏固加強。堅持黨的領導,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推動學習教育常態化,印發《加強廳黨組自身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意見》。不斷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群眾性、時代性和協同性,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不斷提升。黨的領導貫穿全省民政事業發展始終,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民政領域的治理效能。

民政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和充實。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出臺《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做好全省孤兒高等教育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進一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聚焦基層社會治理,出臺《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聚焦基本社會服務,出臺《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等,民政政策制度建設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

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效顯著。全省民政部門織密筑牢兜底保障網絡,堅守脫貧攻堅“最后一道防線”,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全省保障城鄉低保對象59.9萬戶、134.9萬人,農村特困人員12.53萬人。18.34萬未脫貧人口(因死亡失蹤等原因實為17.86萬人)中納入兜底保障17.25萬人,占96.7%。臨時救助243.16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8.9億元。下撥困難或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近23.88億元,惠及100.8萬殘疾人。實施“福康工程”和“民康計劃”,為貧困殘疾人免費配置康復輔助器具。保障了10.07萬農村留守兒童、11.64萬困境兒童的合法權益和5063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255名孤兒基本生活。西安市構建“1+N”社會救助體系的做法,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碑林區推行“社會救助服務+”行動做法被評為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十佳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果。疫情防控過程中,民政部門積極開展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先后制定12個指導性文件和防控工作指南,實現社區疫情防控知識宣傳、隱患排查、環境整治“三個全覆蓋”,投入排查力量93.4萬人次,設置村居排查點6.78萬個,排查1471.6萬戶。統籌全省社會捐贈物資調配,接收并分配捐贈款物8.1億元,向湖北捐贈資金2526萬元,捐贈物資33.26萬個(套、件、瓶)。全力保障“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生命安全,分類制定防控預案,開展全覆蓋排查,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對因滯留等疫情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簡化審批程序,實施臨時救助,疫情防控成效顯著。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標準達到613元/月,農村低保最低限定標準達到4310元/年,較“十二五”末分別上漲26.9%和43%。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最低限定標準達到6000元/年,實現了集中與分散供養標準的統一。適時提高了孤兒養育標準,分散供養和集中供養標準分別達到1.2萬元/年和1.68萬元/年。建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與物價上漲因素掛鉤的聯動機制。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保個人繳費由醫療救助資金給予全額資助。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1.2萬人次。

基層社會治理更加健全。圓滿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村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97.45%。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啟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建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推廣“四民工作法”,加快建設“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招聘工作有序推進。社區治理服務創新實驗區和農村幸福社區建設試點縣創建活動有序開展。旬陽縣“黨建引領·三治結合”、西安市碑林區“四社聚力、五方聯動”和千陽縣“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等在全國推廣。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86%。全面建成社會組織法人庫,全省社會組織數量達到3.1萬家,吸納社會各類人員就業達到43.35萬人;首創組建12個省級社會組織扶貧合力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程度不斷加深。全省登記認定慈善組織314家,持證社會工作者達到16282人,注冊志愿者超過281萬人。加強區劃地名和界線管理,橫山縣、安塞縣、戶縣、南鄭縣撤縣設區,神木縣、彬縣、子長縣撤縣設市,完成41個鄉級行政區變更調整。完成了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普查地名42萬條,完成8條省界、202條市縣級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和鄉級行政區域界線變更勘定,更換陜寧線、陜甘線界樁。

基本社會服務持續提升。機構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80%的行政村;養老床位24.6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9.29張;西安、寶雞等8個地市獲批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咸陽市“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新模式入圍“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持續實施“千人培訓計劃”,培訓養老護理員2萬余名。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火化區遺體火化率達到43.8%以上;3萬余名困難群眾殯葬得到救助;咸陽市和大荔縣入選36個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大荔模式”在全國推廣。婚姻登記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建立了完備的婚姻登記情況數據庫,西安市率先在全國實現婚姻登記全程電子化管理服務。福利彩票累計銷售超過405.51億元,籌集公益金約118.4億元,有力支持了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投入中省資金38億元,實施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1.3萬多個,基本建成適應服務對象需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服務體系。目前,運營各類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13879個(公辦養老機構464個,民辦養老機構323個,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96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2132個,其中482個深度貧困村實現全覆蓋);兒童福利機構18個,未成年人關愛救助保護機構116個;城鎮社區服務站2754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7018個,智慧社區200個,2116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全部建有社區服務場所;運行救助管理機構100個,殯儀館82個(含火化設備的52個),城市經營性公墓85座、公益性公墓79座,資助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1800座,農村集中安葬點約2萬座,基本殯葬服務有效供給;建成省級肢體殘障人康復中心,康復輔助器具的生產裝配能力領先西北;民政福利園區48個,覆蓋44%的縣(區),“集中建設、集中管理、集中服務”園區模式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全省所有鄉鎮(街辦)全部加掛民政辦公室牌子,基層民政工作力量得到加強。

“十四五”期間,陜西省民政廳將著眼全國民政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在兒童福利、未成年人保護、殯葬改革、婚姻登記、區劃地名界線管理、慈善社工等方面選準突破創新的著力點,打造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可復制的創新性亮點工作,以點上工作突破帶動全省民政工作整體上臺階。

(本版圖文由陜西省民政廳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