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民政部黨組緊密結合民政工作實際,明確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民政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主題,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行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行動、“保護地名文化、記住美麗鄉愁”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行動、“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和“五社聯動、情暖基層”行動等8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如今,各地各級民政部門正積極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想群眾之所盼、解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將成效體現在群眾急難愁盼事項的解決上。
有效幫扶困難群體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遼寧省民政廳從4月開始,持續開展困難群眾大排查,組織各級民政干部走進困難群眾家,通過入戶訪談、問卷調查,建立工作臺賬,做到政策宣講和督導政策落實一體化服務,“一事一議”主動擔當解決個案問題,及時轉介并跟蹤落實專項救助。
截至7月2日,遼寧有9536名民政干部走進82.9萬戶困難家庭,發現并幫助解決問題7000多個。其中,民政部門即時解決5210個,轉介醫保、教育、殘聯等其他部門1270個,采取“一事一議”解決770個。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把社會救助融入網格化社區治理、‘12345’熱線設置社會救助服務模塊等措施,加強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化監控預警,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實現及時發現、快速響應、即時救助。我們將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憂解難、用行動溫暖民心。”遼寧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重慶市民政局聚焦服務殘疾人“急難愁盼”,積極推進市政府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與全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實現了重慶籍殘疾人在任意地區均可線上申請;統籌殘聯組織相關資源,實現線上線下申請“兩補”全時通、及時辦、無障礙。同時,重慶市民政局依托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設立“跨省通辦”受理窗口,優化補貼申請受理環節,打通殘疾人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馬上辦、就近辦、一地辦”。
用心用情為民服務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西省民政廳持續規范開展社區協商活動,進一步規范社區協商主體、內容、方式和流程,在全省遴選確定800個村級協商議事示范點,精心打造一批社區議事協商典范。南昌市西湖區創建“幸福圓桌會”協商治理機制,實施“幸福微實事”項目398個,辦好了一大批小事、急事、難事。
江西省民政廳還聯合省文明辦、省廣播電視臺在全省社區組織開展了600余場次的“都市天天樂 社區大舞臺”活動,把優質文化服務送進社區,把文化舞臺搭進社區,進一步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
湖北省民政廳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的生動實踐,積極開展“五社聯動·愛滿荊楚”行動,同步推動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285個、村(社區)社工室1589個,吸納社工人才11291人。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地、各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按照民政部“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的統一安排部署,拿出硬招實招,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截至目前,各級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降低和規范收費,減輕企業負擔約22.9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積極下調會費標準,為全行業整體永久性減少會費約3000萬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業造成的巨大沖擊,積極協調國家有關部門、推動地方出臺為企業減負支持政策,在各方推出的一攬子政策支持下,2020年航空運輸企業減輕負擔約200億元。
上海市肉類行業協會針對去年疫情影響導致的肉類行業在恢復生產過程中豬肉價格高、運費高等問題,積極配合市政府相關部門實行批發環節免交交易費及長途運輸費用補貼等措施,幫助肉類企業降低成本,僅交易費一項就免除850萬元。貴州省建筑業協會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200多家企業全部免除會費,對382家會員單位在原有會費標準基礎上統一降低1000元標準。
各地在規范整治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上也下足了功夫:北京市組織民政、人社等6部門抽調專業力量,組成專項檢查組,對收費項目多、金額大的30家行業協會商會開展現場檢查;天津市民政局發布了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負面清單,提出14個“不得”。
(來源:《光明日報》2021年7月15日)
記者:任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