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劉海云
“紅事每桌300元-500元,禮金每人100元,女方不收彩禮;白事每桌200元-300元,不收禮金。”提及村里辦理紅白事的變化,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伏林村村民李叔感慨地說:“以前結婚辦婚宴一般都得幾十桌,彩禮就要10萬元;現在村里成立了紅白事服務中心,倡議破除大操大辦陋習,減輕了負擔,突出了壯鄉特色。”
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南寧市從2020年起,在全市15個縣(區)、開發區選擇15個村(居)開展紅白事服務中心試點建設。通過規范辦便民、簡化辦利民、特色辦樂民的模式,有效推進移風易俗落實落地、文明鄉風生根開花。
成立服務中心 簡化辦更利民
伏林村位于南寧市武鳴區雙橋鎮,是武鳴通往南寧市區和伊嶺巖壯鄉特色旅游風景區的必經村落。全村有10個自然屯13個村民小組,共1157戶4089人,95%的村民為壯族。2020年,武鳴區在該村創建了自治區級紅白事服務中心示范點。
在市、區民政局的指導下,伏林村由群眾推選出8名德高望重的村干部、鄉賢成立紅白事服務中心,在村委會設立一間60平方米的辦公室,配備辦公桌椅、電腦、打印機、檔案柜等,并在德福屯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辦紅白事服務場所。
為廣泛發動村民簡辦紅白事,服務中心成立后,先由村民代表依據紅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原則,深入了解村民意愿,在此基礎上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商議形成“簡辦清單”。“簡辦清單”初步擬定禮金數量、辦事期限、席面規模、飯菜標準等內容,將“簡辦清單”內容寫進章程和村規民約,最終形成《伏林村紅白理事會章程》和《伏林村婚喪喜慶事宜村規民約》,并與村民簽訂移風易俗倡新風承諾書。
運行1年多來,紅白事服務中心的服務得到廣大村民的認可,大家都能自覺遵守章程和村規民約。
現在的伏林村,村民有紅白事,都要先到紅白事服務中心報備。白事當天報備當天辦,時間一般不超過2天;紅事提前一個月報備,時間一般不超過2天。11組陸姓老人過世后,在紅白事服務中心的幫助下,其家人自覺不設靈堂,不擺宴席。簡單布置靈位、悼念,幾名直系親屬送完逝者最后一程,就各自回家,不吃飯、不隨禮,減輕了負擔,也減少了人員聚集。
伏林村10組甘生華的兒子今年結婚時,只請親戚朋友在家辦了3桌酒席,總花費不到2000元。“紅白事服務中心成立以來,村里辦理紅事3起,白事6起,都按簡辦原則辦理,費用比以前至少節約了20多萬元。”相關負責人說。
倡導壯族婚禮 特色辦更樂民
伏林村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村里青年結婚,彩禮就得10萬元,酒席是你家擺50桌,我家就擺60桌,存在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等陳規陋習,村民不堪重負。紅白事服務中心成立后,倡導婚事新辦,提倡集體婚禮、紀念婚禮、慈善婚禮、旅游婚禮等簡單而有意義的婚禮。特別是根據大多數村民是壯族的實際,結合壯族文化、民俗特色,充分挖掘壯族婚俗,大力推行簡約式壯族婚禮,既傳承民俗文化、突出紀念意義,又得到年輕人的支持。
花轎代替了豪華車隊,新郎和親友穿著民族特色服裝,載歌載舞、敲鑼打鼓來到新娘家迎親,一路上歡聲笑語,一片喜慶。“這樣的婚禮,既傳承了民族文化,還節約費用,我們年輕人喜歡。”村民小王說,現在村里很多年輕人都想辦這種有壯族特色的婚禮,省心省力省事又省錢,鄰里親朋間也更加和睦。
目前,武鳴區在納福彩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設有壯族婚禮展示廳,在伊嶺壯族文化傳承基地、康佳龍生態農莊等設立有壯族集體婚禮平臺,專門為群眾提供特色壯族婚禮服務。
統一規則 規范辦更便民
西鄉塘區忠良村是南寧市重點打造的景點“美麗南寧”所在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村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富裕后的部分村民開始滿足,出現攀比心理。
2020年,南寧市民政局將其列入移風易俗試點村。經過1年多的建設、發動宣傳,現在的忠良村村民消除各種攀比心理,紅事白事一切從簡。村民陳先生兒子結婚時,兒媳是外省人,按習俗酒席要擺20-40桌,用好煙好酒,還要擺各種充氣拱門,婚車更是越多越好。在村紅白事服務中心的幫助下,陳先生家只用了3臺婚車接親,酒席擺了幾桌,沒有擺充氣拱門。婚禮喜慶順利完成后,其兒媳的親戚都感嘆說:“這樣的婚禮簡單、熱鬧、有特色,這兒的民風真好。”
南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試點建設中,重點打造規范服務的紅白事服務中心。“比如各村成立的紅白事服務中心一般由6人組成,設主任1名、工作人員5名,由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他們服務熱心、公平公正、崇尚節儉,還有一定的禮儀特長。”各村還為紅白事服務中心配備了辦公場地和相關設施設備,統一標識,在顯著位置掛設“紅白事服務中心”標牌。
紅白事服務中心由村(社區)統一管理,制定的紅白事操作服務規則規定了禮金數量、辦事期限、席面規模、飯菜標準等內容,由村(居)民代表大會根據相關要求提出并報送村(社區)黨組織審定。服務中心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和內部責任分工,有規范的運行流程和標準,有財務管理、服務場所使用管理、志愿者管理、文書檔案管理等制度,以規范化建設助推鄉村(社區)婚喪喜慶事宜移風易俗改革。
南寧市民政局相關人士表示,在推進紅白事簡辦的同時,各試點村還充分發揮紅白事服務中心的作用,探索開展家庭婚姻輔導,幫助適婚村(居)民做好進入婚姻狀態的準備,從源頭上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產生。并幫助小夫妻學習增進婚姻幸福、化解婚姻危機的技巧,改善婚姻家庭關系。此外,在尊重傳統習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逝者安心、生者滿意”的殯葬禮儀服務,開展簡化儀式、限制規模、文明節儉的治喪方式,以互聯網、電子影像等再現逝者事跡,減少傳統燈燭香火果品祭奠。發揮返鄉創業、新鄉賢等群體的引領帶動作用,引導村(居)民實行遺體火化和節地生態安葬,倡導孝親敬老、厚養禮葬。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