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如何引導慈善資源和慈善救助網絡向村(居)縱深發展?北京市平谷區探索建設村(居)“慈孝堂”的做法提供了有益的鏡鑒。
第18個“慈孝堂”掛牌成立
11月26日,在北京市平谷區鎮羅營鎮上鎮村村委會大院內,平谷區第18個村(居)級“慈孝堂”掛牌成立。今后,上鎮村的困難群眾、老年人、大病致貧家庭等將得到“慈孝堂”專項資金的幫助。
上鎮村,是一個距離北京中心城區將近100公里的偏遠村莊。上午9點剛過,村里的廣播就悠揚地響起來了。“各位黨員和村民代表,咱們村的‘慈孝堂’掛牌儀式馬上要開始了,請大家到村委會大院集合。”
黨員活動室前,幾位村民正架著梯子為高高的“慈孝堂”黑色匾額掛上大紅布,現場喜慶又熱鬧。上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宏高興地說,“慈孝堂”的建立對村民來說是個大好事。“在農村,困難群眾、大病致貧家庭比較多,‘慈孝堂’的款項將幫助這部分村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他們在生活上多一層保障。”
上午10點,掛牌儀式正式開始,黨員活動室內的掌聲經久不息。上鎮村退休老干部、村黨員、村民和幾位平谷區政協委員陸續為該村‘慈孝堂’捐助資金,共計110960元。平谷區慈善協會也為村里配捐了10萬元。“我們村的‘慈孝堂’從籌備到醞釀經歷了很長時間,很不容易。常言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政協委員的熱心幫助下,上鎮村的‘慈孝堂’才得以成立,我們村民感到十二萬分的溫暖!”劉德宏說。
當天的活動中,平谷區政協委員、北京眾生平安衛生護理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允娟為上鎮村“慈孝堂”捐款5萬元。同時,她還代表企業與平谷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就共同合作開展“慈孝堂”和健康大講堂活動簽約。未來5年,該公司將每年捐款10萬元用于“慈孝堂”和健康大講堂項目。“我的企業是2009年落戶到平谷的,10年來,我們從一個300平方米的小工廠發展到現在的8000平方米,這都得益于平谷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作為平谷區政協委員,在‘委員之家’了解到‘慈孝堂’項目后,我在第一時間與民政局進行溝通,并很快就共同合作和捐贈事宜達成共識。”陸允娟說,“企業成長后,更要不忘初心,更好地回饋老百姓,這也是我參與這個項目的初衷。我愿意以實際行動將服務基層、報效平谷、奉獻社會的熱情轉化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啟動儀式結束后,區政協主席閆維洪、區民政局局長王文忠等領導共同為上鎮村“慈孝堂”揭牌。
一個“慈孝堂”引發多層面慈善效應
為完善慈善救助與政府救助銜接機制,建立健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慈善救助網絡體系,平谷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聯合區慈善協會從2018年開始積極推動村(居)“慈孝堂”建設,構建村(社區)級“慈孝堂”框架體系,指導各村(社區)通過定向募捐的形式,吸納轄區內有愛心的企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的捐款,體現慈善組織、慈善資源在民生保障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好地幫扶全區各類困難群體,讓慈孝文化在基層落地生根。
記者了解到,平谷區現共有10個鄉鎮的18個村設立了“慈孝堂”,共募集捐贈資金154.74萬元,區慈善協會匹配資金162萬元。各村結合實際,將“慈孝堂”作為慈善孝老工作的載體,在轄區內開展孝老、敬老、助老活動,發放孝老、敬老慰問資金,發放因病、因意外事故致貧的困難家庭救助資金等。
為確保資金使用合理、規范,平谷區民政局專門起草了《慈孝專項基金管理使用規定(暫行)》,明確“慈孝堂”資金使用由村(社區)根據自身需求向所在鄉鎮(街道)慈善工作辦事處提出申請,經審核、審批后報送區慈善協會備案。目前,全區已經有8個村組織孝老濟困活動,支出資金25.2萬元。今年春節期間,王辛莊鎮東古村評選了3名孝星,發放6000元獎勵金;對14名60周歲以上老人及重病困難戶進行慰問,發放慰問金33000元;對1名去世村民家屬進行慰問,發放慰問金1000元。五一期間,劉家店鎮北店村為46名75周歲及以上老人每人發放200元慰問金,共發放9200元。六一期間,夏各莊鎮王辛莊村為227名老年人發放慰問金31430元。
據介紹,在“慈孝堂”的推行中,慈孝文化在平谷區得到了進一步推廣。村(居)委會在組織捐款過程中,通過宣傳慈孝文化,每個村都有大量村民捐款,村民的慈孝意識逐漸增強。各村“慈孝堂”資金多用于敬老孝老,村(居)委會主動引領,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認真踐行,從村集體到村民個人,都對孝道文化進行宣傳、實踐,孝道文化開始在普通百姓心中生根發芽。此外,通過吸引社會資金支持村集體建設,為扶危濟困工作貢獻力量,既提高了村集體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慈善意識。
“下一步,平谷區將進一步加強對‘慈孝堂’的宣傳引導,努力挖掘轄區內的慈善資源,提高群眾的慈善意識,提高慈善號召力,共同推進全區慈善事業快速和諧發展。”王文忠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