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2月10日,火車站、機場、高速路口……迎來了一批又一批返滬大軍。“進滬人員健康動態觀察系統”顯示:近期已登記進滬人員168萬余人。上百萬人回到上海,將給社區疫情防控帶來哪些新變化、新挑戰?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上海如何織密防控網絡,守住底線?
“全市1.3萬個居民住宅小區,絕大部分已實現了‘封閉式管理’,采取了出入口管理措施。對體溫異常的,則按照既定的‘全鏈條處置機制’及時報告、及時移送。”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表示,對排查到的重點地區來滬人員,實施14天隔離健康觀察。隔離期間,社區對其居所按規范進行消毒。
精準管好社區人
嘉定區安亭鎮是有名的“國際汽車城”,假期后將陸續迎來10萬多名返滬務工人員。
2月11日,安亭鎮采用“疫情防控掛圖作戰法”,將所有排查情況匯總繪制“作戰圖”:每種顏色釘子代表一種狀態,黑色代表居家隔離,紅色代表居家觀察,黃色代表外地未回,綠色代表正常,藍色代表空房。安亭鎮安研社區共有1782戶人家,外來人口就要占到40%以上。春節以來,居委會工作人員就全員上崗,進行“地毯式”走訪排摸。以前社工從小區門崗處拿好登記表再到電腦輸入信息,現在社工站在作戰圖前,更換釘子顏色就可精準比對信息,現已排摸421名返滬人員。上門檢查時只要掃一眼“作戰圖”,目標住戶就記住了。
戰“疫”時刻,如何用準基層地毯式排摸得來的大數據,做好社區防疫的“吹哨人”?長寧區民政局長章維說,區內企業、返滬員工和返滬社區居民可通過掃二維碼填報“區疫情防控大數據系統”,相關部門、街鎮可快速摸清企業復工和人員返滬“底數”,建立數據閉環。根據大數據推送的人員名單,各部委辦局、街鎮可對重點地區來滬人員進行排查。
截至2月8日,長寧有近12517家企業、社會組織等上報信息,外省市返滬員工和社區居民17806人,其中來自重點關注地區人員1484人。區民政局聯合團區委、區教育局、區統計局建立由15名志愿者組成的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青年突擊隊,加班加點對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形成信息匯集、推送、核查、反饋、落實的工作閉環,提高數據應用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讓大數據管理成為社區防控的“前哨崗”。
精細守好社區門
寶山區顧村鎮是外來人員聚集重點區域之一,全鎮75個居委會統一推出“分色管理卡”制度,小區居民需憑“黃綠粉三色卡”出入小區:對全家未離滬的人員(家庭),發放綠色卡,上限3張,正常通行;對非重點地區外省市來滬人員(家庭),發放黃色卡,每戶1張,每戶每天可出行1人次;對除湖北外的重點地區外省市來滬人員(家庭),發放粉色卡,每戶1張,每戶每2天可出行1人次。卡片正面印54字守則,背面印人員信息,確保專卡專用。
上海住宅小區類型多樣,不全是居民小區,對于那些居村混雜、租戶多、入口多的地區,應該如何 “牢牢管好兩扇門”?華漕鎮紀王居委會有13個非封閉小區,出入口有26個;附近紀王村有6個村民小組近500戶村民,出入口總計191個;臨近紀東村也有兩個村民小區,數十個出入口。而紀王區域實有人口1.4萬人,其中1.2萬人都是來滬務工人員。節后,華漕鎮將臨近的兩村一居作為一個實體小區“打包”集中管理,實行全天候封閉管理,僅在4個主路口設置登記站,24小時專人專崗值守,人員憑身份證、出入證進入該區域并測量體溫,車輛則只能單向通行。居委干部說:兩村一居只要把好4個道口“門”,就等于管住了內部200多個小路口,有效提升了管控效率。
高效做好社區事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上海對特殊群體更加關愛,對家園建設的力度再加大。
“疫情防控期間,對來自社區的剛性養老服務需求,依然要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切實保障,不能簡單一停了之。”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表示。
上海3200多名居家養老護理員在嚴格落實消毒、測量體溫、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堅持服務困難老年人超1.1萬位。針對獨居、行動不便、生活困難等老年人的助餐剛需,堅持開展送餐上門服務,在落實送餐員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各區尤其是中心城區克服種種困難,保障力量做好該項服務。目前,日送餐量達1萬人,服務量相當于平時的10%,送餐量最大的街道每日超過400人。
楊浦區控江路街道2800余名獨居老人,嚴格執行“每日報平安”制度,確保筆筆有蹤。81名獨居老人關愛員每天通過電話等方式關愛老人,普及健康防疫知識;科室工作人員一對一聯絡轄區四家養老機構,開展疫情防控每日監測,執行日報制度;所有社區老年活動室、綜合體、長者照護之家、日托機構暫停對外服務;4家睦鄰小廚關閉食堂服務,為剛需老人送餐;10名居家為老人員向轄區享受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的老人提供服務;與護理機構、養老機構協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為834名重度老人提供不間斷的護理服務。
越是疫情防控關鍵期,越要關愛好社區特殊困難兒童。市社會散居孤兒、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市區民政局落實日報制度,對特殊兒童實行一人一檔、一日一問、一日一報管理,避免出現盲區,重點關注是否存在因疫情導致兒童無人監護的情況,確保任何時候孩子都有人管。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