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通訊員 唐 凡
“到2022年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發展養老服務。”“境外資本參與江蘇養老服務發展享同等政策待遇?!?月10日,江蘇省政府召開2020年首場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人社廳、省衛健委聯合發布和解讀《江蘇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共6個方面22條具體舉措,為江蘇養老服務指明方向。
在加大養老服務多元投入方面,明確規定省本級和地方各級政府55%以上的福彩公益金必須用于支持發展養老服務。在此基礎上,鼓勵社會資本、慈善資金參與,拓展養老服務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養老服務融資支持力度,緩解養老服務領域 “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吸引境外資本參與江蘇養老服務發展,并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在完善養老服務基本保障方面,明確要求省和各地都要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將特殊困難老年人納入基本養老服務保障重點。探索開展短期照料服務,由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為長期失能老年人提供短期的專業化照護服務,緩解家庭照護壓力。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計劃到2022年,全省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推進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居家和社區養老環境。
在加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明確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養老機構質量隱患整治到位;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工程、加強養老護理員褒揚激勵;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由省財政引導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工作;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到2022年所有醫療機構為老年人開設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推動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融合發展,健全輻射社區和家庭的養老服務網絡,探索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試點工作。
在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方面,要求建立覆蓋養老服務企業(機構)法人、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行業信用體系,對被納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養老機構及服務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健全養老服務行業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以及“雙隨機、一公開”、聯合執法、安全監管約談等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養老服務市場發展。
在打通養老服務發展制約瓶頸方面,主要針對消防設施審驗、供地、規劃建設等方面的制約因素,提出了解決措施,如實施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工程,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和幫助存量民辦養老機構整治消防隱患;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公共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可以劃撥方式供地,有條件的縣(市、區)應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等。
在提升養老服務消費能力方面,提出要擴大優質老年用品產品供給,依法發展老年功能代償產品、輔具產品;推動智慧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力爭通過3年時間認定30家省級智慧養老領域重點企業;強化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監管,開展養老服務質量監測,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查處侵害老年人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養老產品和服務消費后評價體系,暢通消費者反饋渠道,營造安全放心的養老服務消費環境。
強化頂層設計,補齊發展短板,是該實施意見的重點關注。
在解決養老服務“堵點”“痛點”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政策、新舉措。如制訂中長期養老服務財政資金支持計劃、擴大養老服務產業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探索建立子女帶薪陪護假制度等。
在圍繞解決養老服務供需失衡的問題方面,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針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能力不足的問題,著力提升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針對城市空巢和農村留守老年人服務短板,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顧問制度”;針對養老服務人才不足問題,明確到2022年全省養老服務人才培訓計劃;針對智慧養老服務水平不高問題,計劃在全省試點建設一批示范性“智慧養老服務機構”和“智慧養老服務社區”。
在明確推進養老事業與產業雙輪驅動、協同發展的政策導向方面,著力擴大優質老年用品產品供給,完善養老服務消費環境,促進形成強大國內消費市場;突出養老兜底保障,更好發揮政府在發展養老服務中的規劃制定、政策引導、行業支持、市場監管等作用,充分發揮老年人家庭和個人的基礎性作用。
“政策出臺,重在實效。”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江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窗口期,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江蘇將聚焦短板、突出重點、統籌協調、攻堅克難,積極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并啟動編制江蘇省“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確保規劃真正成為引領帶動全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綱領藍圖。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