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服務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狠抓“民政服務質量年”建設,牢記初心使命,主動擔當作為,砥礪奮進譜寫了為民愛民新篇章。
守牢抗疫防線彰顯民政擔當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民政系統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堅守民政陣地,兜住民生之底,動員社會力量,筑牢社區防線,全力抗擊疫情。實現了全省民政服務機構服務對象零感染,臨時救助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27萬人次,為49萬多名城鄉社區工作者發放補助,選派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醫護人員等馳援武漢,有力服務了疫情防控大局,彰顯了民政擔當。
扛起政治責任做好兜底保障
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攻堅行動,用活用足政策,將1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全力攻堅克難,確保新增救助補助資金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簽署推進脫貧攻堅合作備忘錄,實施“索瑪花開”項目和“彝路相伴”三年行動計劃,有效促進了“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實現。
用心用情用力筑牢民生底線
報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試點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推進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保障了城鄉低保對象442萬人、特困人員46.3萬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項目化推進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出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地方標準。健全老年人高齡補貼、困難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以及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強化農村留守老人、兒童和婦女關愛服務、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將1萬多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疇,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銳意改革創新推進基層治理
聚焦“變好、向善、更優”,四川打出“調鄉、合村、并組、優化社區”組合拳,調鄉1509個,合村1.8萬多個,并組15萬多個,綜合運用“建、改、合、拆、調”方式優化社區4773個,新增社區457個。啟動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范三年行動計劃,在44個縣(市、區)、44個鄉鎮(街道)、150個社區開展試點示范,實施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程,創新提出構建“黨建引領+綜合服務+綜治保障+科技賦能”的社區治理新框架。提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推進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實現全覆蓋,黨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實踐持續深化。建成省級社會組織孵化園,啟動實施“雙千工程”,完成省級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扎實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兩個全覆蓋”。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萬人培養工程”。推動慈善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試點工作,以基層社會“小治”服務治蜀興川“大治”。
著力完善機制貼心服務群眾
實施養老服務“七大工程”,新(改)建公辦養老機構348個、床位3.9萬張;實施公共服務適老化改造提升10項行動;成渝地區養老機構設立備案實現“一網通辦”。綠色惠民殯葬政策覆蓋全省戶籍人口,法治、惠民、綠色、人文、陽光“五個殯葬”建設邁出新步伐;“仁孝四川·平安清明·綠色殯葬”公益宣傳項目成為品牌。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人文化婚姻登記機關建設有效推進,著力優化基本社會服務,提倡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
聚焦“十四五”確立“583”發展架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省民政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確立了全省民政事業“583”發展架構,即建設民生民政、創新民政、智慧民政、法治民政、文化民政“5個民政”,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養老服務體系、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系、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系、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體系、現代公益慈善體系、殯葬服務體系“8大體系”,實施民政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工程、民政基層力量建設工程、民政人才隊伍建設工程“3項工程”,奮力推進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5個民政”
建設民生民政,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全力做好困難群眾服務保障工作,不斷提高民政工作的“溫暖度”。
建設創新民政,以改革和創新破除制約民政事業發展的障礙,不斷提高民政工作的“活力度”。
建設智慧民政,構建集約整合、縱橫互聯、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智慧民政格局,不斷提高民政工作的“高效度”。
建設法治民政,著力建設完備的法規制度體系、順暢的依法行政運行機制、過硬的行政執法隊伍,不斷提高民政工作的“滿意度”。
建設文化民政,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民政行業文化資源,精心打造民政文化品牌,不斷提高民政工作的“美譽度”。
健全“8大體系”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系統研究“精準、高效、溫暖、智慧”救助新課題,加強社會救助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養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健全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兒童關愛服務,全面構建城鄉一體化、保障制度化、組織網絡化、服務專業化、惠及所有兒童的關愛保護體系。
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宜居適度、條塊協同、主體多元、服務優質、形態多樣、溫馨和諧”的社區治理形態。
健全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系,建立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健全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體系,打造樞紐型、立體型、綜合型的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平臺,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長效機制,大力發展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
健全現代公益慈善體系,培育發展慈善組織,規范開展慈善信托,打造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公信力強的四川慈善品牌項目集群。
健全殯葬服務體系,建立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機制,不斷強化法治殯葬、惠民殯葬、綠色殯葬、人文殯葬、陽光殯葬建設。
實施“3項工程”
實施民政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工程,推進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建設、管理、服務,完善建設標準和管理服務標準,引入專業化社會力量參與民政公共服務設施機構的管理運營。
實施民政基層力量建設工程,建設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點,構建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網絡,進一步增強基層民政服務力量。
實施民政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加強民政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行政人員監管能力和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會救助等領域人員服務能力,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民政人才隊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