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在社會救助工作中,如何發揮黨員干部作用,及時幫助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
2019年起,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在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中,大力推行“黨建+社會救助”,發動全區黨員干部和困難群眾結對幫扶,通過肩并肩聯合行動、手牽手結對幫扶、面對面走訪慰問、心連心共謀發展,主動發現、救助轄區內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切實將溫暖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截至目前,該區已發動約2000名黨員對1500多名困難群眾開展結對幫扶,實現了區、鎮、社區三級黨員100%結對幫扶。
建立結對幫扶常態化工作機制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和政治核心作用,強化黨員志愿服務,2019年起,禪城區要求各機關單位黨組織積極到“雙聯系”村(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同時,按照《佛山市禪城區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做好結對幫扶困難群眾工作。
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黨組織結對幫扶困難群眾活動,是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禪城區要求各黨組織以“堡壘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主線,通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積極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黨員帶領困難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據介紹,幫扶的對象為禪城區在冊特困家庭、低保家庭、臨界低保家庭等,每一戶困難家庭至少有一個黨組織結對幫扶。黨組織黨員每年至少上門看望困難家庭一次、給困難家庭送溫暖一次、為困難家庭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為順利開展黨員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禪城區民政局聯合區委組織部、區委政法委印發了《禪城區困難群體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入戶探訪工作指引》,明確結對原則、探訪流程、入戶要求、服務記錄,并制定了入戶探訪工作證、登記冊和具體流程圖,規范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工作,規范入戶探訪程序,逐步形成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常態化工作機制。
家住禪城區張槎街道智城社區的黃姨因中風導致腿腳不適,希望能有個輕便按摩器。她試著在社區“微心愿”信息庫里發布了自己這個“微心愿”。不久,在職黨員霍麗娟看到這個“微心愿”,立即將自家一臺閑置的按摩器送到黃姨家中,手把手教她如何使用。“沒想到我的心愿這么快就實現了,而且是和我住在一個小區的鄰居親自送過來,我很開心,也非常感謝結對幫扶的黨員。”黃姨高興地說。
在結對幫扶活動中,智城社區對轄區內困難群眾基本情況進行細致排查,廣泛征集轄區內低保戶、殘疾人、患病老人、單親家庭等群體的心愿訴求,建立“微心愿”信息庫,利用“和諧共享社區”小程序向社會發布,號召黨員和群眾積極認領,幫助他們圓夢。“微心愿”行動一經發布,黨員們紛紛報名,積極認領。在職黨員蔡華迷和霍麗娟主動聯系社區,提出與黃姨結對幫扶,在滿足她“微心愿”的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幫助。
三級黨員100%結對幫扶
遵循“包干-結對-兜底”的幫扶原則,禪城區層層發動力量,按照區直機關黨組織先包干結對幫扶2戶,再由鎮(街道)駐點直聯團隊結對幫扶2戶的原則組織結對,剩余幫扶對象由該村(社區)黨組織發動在本村(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村(社區)熱心黨員兜底結對的方式,發動全區約2000名黨員對1500多名困難群眾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實現三級黨員100%結對幫扶。
確定結對幫扶對象后,禪城區黨員干部入戶探訪原則上每兩個月至少一次,有特殊問題出現和需要解決問題時隨時探訪,及時跟進處理、解決問題。同時,要求入戶探訪時至少2名黨員干部參加,佩戴入戶探訪工作證,首次入戶探訪時完整填寫《入戶探訪登記冊》,全面了解探訪對象具體的家庭生活狀況(經濟收入、身體狀況、居住環境、合法權益等)和存在的具體困難情況,為后續提供個性化救助服務打下基礎。
幫助困難群眾解困脫困是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禪城區通過黨組織(黨員)開展入戶探訪,及時掌握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情況,確保他們在出現問題和遇到困難時能及時找到人處理,并協助解決實際問題。區民政局黨員志愿者通過入戶探訪,了解到幫扶對象的實際需要,為87歲獨居殘疾老人陳伯伯送上了絞肉機并指導其使用;為行動不便的88歲高齡老人高婆婆送上輪椅;榴苑社區在職黨員幫助低保戶陳先生解決就業問題,讓他重回工作崗位;三友社區在職黨員利用節假日為高齡老人霍爺爺整理房間,清潔衛生。結對黨員以一件件小事、實事,及時消除了困難群眾遇到的難題。
在積極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同時,結對幫扶黨員還利用走訪慰問等時機,把黨的政策關懷帶到特殊困難群眾家中。通過宣講惠民利民政策,讓群眾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
全市廣泛開展結對幫扶
佛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禪城區試點的基礎上,佛山市各級民政部門黨員、干部、職工積極響應“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號召,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開展結對幫扶,并結合廣東省社會救助對象入戶核查工作要求,對在冊困難群眾開展全面排查,及時提供幫助。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結對幫扶困難群眾11062人;走訪慰問困難群眾7434人次,支出慰問金25750元。
禪城區南莊鎮公共服務辦公室和鎮慈善會的黨員在走訪時發現,部分低保、臨界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家庭房屋陳舊且有安全隱患。經過協調,鎮慈善會出資13萬余元,與鎮公共服務辦公室共同為18戶困難家庭進行了房屋修繕,并配置了家具家電,讓他們住進了“安心房”。
南海區通過走訪慰問,對發現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救助,協助5戶困難群眾申請辦理低保、特困、臨時救助、部門轉介服務、農村危房改造以及社會資源鏈接、推薦就業和居家環境清潔等。順德區結合廣東省民政廳“慈善+社會救助”改革項目試點要求,協同慈善機構推進“安心善居”項目。2018年-2020年,“安心善居”項目為600戶困難家庭實施了房屋改造,累計投入資金2257萬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