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清晨6時許,南國大地緩緩亮出第一縷晨曦。
迎著春日的芬芳,廣東省潮州市兒童福利院的李露南、李露新早早起了床,與同事一起為院里的44名兒童準備衣服、幫他們洗澡穿衣、喂食早飯,之后,開始為孩子們測量體溫、監測身體情況、對各個區域進行消毒……
自1月23日福利院封閉管理后,李露南和李露新這對90后“姐妹”已“足不出院”地堅守了兩個多月。和其他同事不同,她倆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大學畢業后又回到福利院工作,對這兒有著特殊的感情。此次面對疫情福利院發出封閉管理的通知時,她倆第一時間報名:“我們在這兒長大,最懂得院里孩子們的心思。”
“我倆更了解孩子們的情況”
始建于1981年的潮州市兒童福利院,目前共收養有44名兒童,年齡最小的不足3歲,大部分患有智力殘障或肢體殘障,生活不能自理。
為保障孩子們的安全,福利院自1月23日起,暫停接待所有來訪、慰問以及內部集中性活動,實行封閉式管理;2月2日,又實施一線護理員不離院回家的管理制度。李露南和李露新表示,“我倆都沒有成家,時間更充裕,而且平時跟孩子們相處時間最長,也更了解他們的情況。”
洗澡、喂飯、量體溫、消毒……李露新和李露南分別負責嬰幼兒和女智力障礙兒童的護理。
封閉管理期間,李露南每天6點多起床,先為照護的15名智力障礙孩子準備好衣服,幫他們洗澡穿衣,然后對公共設施進行消毒。天氣好時,就陪孩子們到樓下曬太陽、玩游戲。晚上,哄孩子們睡著后,還要多次起來查房,為幾個愛蹬被子的孩子蓋好,防止他們著涼。潮英情緒不穩定,睡覺前總愛哭鬧,李露南就每天晚上陪著她,直到她安然入睡。
李露新負責的嬰幼兒區域有8個孩子,平均年齡只有5歲,穿衣、洗漱、喝水都需要照顧,一些嬰兒更是每隔三小時就要喂奶、換尿布。小潮邦因身體原因,晚上總是尿床,李露新每晚都定時查看,發現有尿床時,馬上幫他換被褥,準備好換洗衣服。
日復一日地圍繞著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轉圈,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和細心。李露南和李露新用小本詳細記錄著每個孩子的身體和用藥情況,用細致入微的照護,守衛著孩子們的平安。
“我倆是孩子的專用理發師”
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有時會引發孩子們的情緒引發波動。此時,李露南和李露新就充分發揮相熟相守的優勢,及時對他們進行安撫。
2月28日,福利院邀請醫護人員到院對孩子和全院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當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口罩,全副武裝地來到各區域為孩子們采集樣本時,從沒見過這種裝扮的孩子們都有些害怕,不敢出來。李露南和李露新一個個對孩子們進行安撫,慢慢穩定他們的情緒,引導他們接受采集。露如是一名智力障礙兒童,在采集過程中非常不配合,大哭大鬧,還一下咬斷了醫生的壓舌板。李露南趕緊牽著她的手,一邊安撫,一邊拿來她最喜歡吃的糖果“乖乖聽話,一會兒就能吃糖了。”在不斷安撫下,露如平靜下來,順利完成樣本采集。
在封閉管理暫停一切來訪慰問活動后,每月定時來福利院為孩子們理發的志愿者也沒法來院了。看著孩子們長長的頭發,李露南和李露新一商量,決定找來理發工具,自己動手為全院44個孩子理發。想時容易,做時難。第一次理發時的生疏,加上孩子們的不配合,一時讓倆人手忙腳亂。“我倆一商量,平時這些孩子都喜歡聽兒歌、看電視,就拿出手機為他們播放音樂和小視頻,果然安靜下來。”李露南笑著說,“看著孩子們理完發后開心的笑容,我倆都覺得自己以后可以當他們的專用發型師了。”
“我倆要用生命去守護這些孩子”
1995年,李露南和李露新先后入住潮州市兒童福利院。從此,這兒就成了她倆的“家”,工作人員就成了她倆的父母。這個“家”和這份愛,給予了她們新的生命,也為她們開啟了新的人生。
李露南告訴記者,“我和露新的童年都是在兒童福利院度過的,可能有人覺得我們很可憐,但我們卻享有許多‘爸爸、媽媽’的愛,這份愛讓我們體會到家庭般的溫暖,讓我們快樂地成長。”正是內心珍藏著的這份愛,讓她倆大學畢業后都毅然選擇回“家”,守護那些與她們命運相同的孩子們。
回福利院工作不久,就有一名兒童因哮喘病發作住院治療。孩子患有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李露南和李露新就24小時輪流到醫院,喂飯、洗澡、護理,直至8天后兒童病情穩定出院。“這幾年,我們照顧過各種病癥的兒童,在護理方面已經很有經驗,遇到再緊急的情況也不會慌亂。”
“曾經,福利院養育了我倆;如今,我倆要用生命去守護這些孩子。”抱著這樣的信念,李露南和李露新全身心投入到一線護理工作中,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弟弟”“妹妹”。
李露南的手機屏保是她和一名兒童臉貼臉的自拍照。“這個女孩叫潮若,是我的‘女兒’。”李露南說,潮若患有唐氏綜合征,出生不久就被遺棄,來到福利院后,一直由自己照顧。相處久了,小潮若非常依戀李露南,每天晚上都要她陪在身邊才能入睡。“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小潮若1歲多的時候,一天我正抱著她看電視,她突然對著我叫了聲‘媽媽’。”聽到這聲稚嫩的呼喚,剛21歲的李露南淚水奪眶而出。這是小潮若第一次開口說話,也是第一次有人叫李露南“媽媽”!這聲呼喚,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也收獲著不尋常的感動。
在李露新心中,小潮雨是她最惦記的一個。潮雨是早產兒,吃奶及吞咽能力差,身體抵抗力極弱。剛到福利院時,李露新每天都特別關注潮雨的情況,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她,生怕她受到傷害。“潮雨是個愛哭的小孩,誰抱她都不肯,什么事都要找我。”李露新說,在潮雨3歲外出康復治療的幾個月里,她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時時想著,潮雨哭了怎么辦?不配合治療怎么辦?3個月后,小潮雨白白胖胖地回來了,李露新卻瘦了好幾斤。2019年,潮雨被一個國外家庭收養,李露新一面笑著對大家說“真好,我的小潮雨真幸福,就要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了!”一面在沒人的地方獨自流淚。至今,每次提起此事,李露新都會紅了眼眶。
從2016年學校畢業回到福利院工作至今,李露南和李露新一直努力當著孩子們的超級“媽媽”,努力為這些有著相同經歷的孤棄兒童建造一個溫馨的家。
“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福利院里的所有工作人員都還堅守在孩子們身邊。”對李露南和李露新來說,當前最大的愿望就是院里所有兒童和職工都健健康康,“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