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武輝
清晨,陽光灑滿青海省治多縣幸福敬老院,在悅耳的音樂聲中,老人們精氣神兒十足,圍成一圈在室外廣場上跳著“鍋莊”(藏族民間舞蹈之一),宛如一幅溫暖又歡樂的畫卷。敬老院于2016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已入住低保、五保老人168位。院內設有醫務室、餐廳、活動室、聊天室、棋牌室和室外廣場,老人居室統一配備家電和家具。有45名工作人員,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每人每月工資2000元。
治多縣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后,該縣相繼規劃建設了幸福、和諧、感恩、長壽、立新5所敬老院,讓低保兜底的老人享受到了“陽光政策”。
這只是青海省民政兜底保障普惠民生的一個縮影。
作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脫貧攻堅難度最大的省份之一,青海省貧困程度深、短板缺項多、脫貧攻堅戰線長、成本高、難度大。自黨中央作出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來,青海省各級民政部門強化工作舉措,狠抓責任落實,以低保為主的社會救助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脫貧攻堅總攻動員令,吹響了脫貧攻堅總攻沖鋒號。青海民政將聚焦脫貧要求,瞄準攻堅重點,持續推動各項政策和舉措落地落實,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工作質量和成效。
省委書記省長批示,指方向提要求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對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和民政工作高度重視,多次指方向、提要求。
“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民政部門承擔著這一保障的重大政治責任。責任重于泰山。”近日,省委書記王建軍對民政兜底保障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精準施策,精細工作,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為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民政部門應有的貢獻?!?/span>
省長劉寧在批示中指出,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全省民政系統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切實加強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確保做到應兜盡兜、應保盡保,高質量完成兜底保障任務,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交出合格的民政答卷。
青海省政府還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全省民政系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強調要按照書記、省長的批示要求,全面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健全完善困難群體監測預警機制,建立防止返貧和應對相對貧困人口救助的長效機制,強化基層經辦服務能力建設,統籌做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各項工作。
聚合力明重點,夯實“1+3+N”保障
“脫貧攻堅進入最后一年,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十分艱巨?!鼻嗪J∶裾d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民政、扶貧兩部門聯合下發《2020年青海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我們又配套出臺《青海省2020年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方案》《青海省2020年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和《青海省2020年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方案》,結合各級民政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工作措施,形成‘1+3+N’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格局,統籌民政領域各項資源,充分發揮民政系統兜底保障政策合力,全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span>
按照《青海省脫貧攻堅“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方案》的要求,圍繞“三保障”開展“補針”鞏固工作,圍繞產業就業政策落實、干部作風和群眾內生動力提高等,開展“點睛”提升工作。各級民政部門按照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要求,全面摸清社會救助領域的行業扶貧底數,梳理問題清單,確定攻堅重點,細化解決措施,明確責任時間,充分發揮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的制度優勢,解決好貧困群眾實際困難,確保社會救助“補針點睛”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從4月開始,青海省民政廳利用近5個月時間,以巡回督戰、重點督戰、暗訪督戰和回頭督戰相結合的形式,對各地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落實情況開展掛牌督戰。
因地精準施策,鞏固脫貧成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各級民政部門都在鞏固現有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因地精準施策,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海東市把“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后一道防線,將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的貧困人口作為兜底保障工作目標人群,精準認定保障對象,持續提高救助水平,深入推進動態管理,切實保障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的基本生活。對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及時跟進實施臨時救助,防止返貧;特別是對返貧人口及時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幫助渡過難關,實現穩定脫貧。
有著漢、回、土等26個民族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共有貧困村116個,貧困人口7930戶、28157人。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農村低保3629戶、8216人,其中,低保貧困戶1195戶、2841人。今年,大通縣將進一步探索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審核審批管理制度改革創新,推動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由現金救助轉變為物質保障、生活照料、康復訓練、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和社會融入相結合的綜合救助。建立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通過社會救助APP和微信公眾號,實施互聯網+困難救助、互聯網+信息核對、互聯網+綜合救助等模式,有效推動社會救助的科學規范、精準高效、融合共享、方便快捷,著力夯實兜底保障基礎。
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各級民政干部奮戰兜底保障一線的畫卷正在大美青海徐徐展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