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黨建引領把貼心養老服務送到農村

時間:2020-11-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以黨建為引領,著力推進農村養老服務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和軟硬件升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近日,記者走訪了南昌市及下轄區(縣)的數家福利院、鄉鎮敬老院和農村頤養之家。

“黨建+”為農村頤養之家建設發展持續提供強勁動力

安義縣鼎湖鎮蓮花村頤養之家,以前曾是村里的閑置房屋,2019年,黨支部帶領村民翻修建成了頤養之家,由村民理事會負責運營管理,為老人提供助餐等服務。

什么樣的人可以享受頤養之家的服務呢?按照南昌市規定,60周歲以上分散供養農村特困老人,70周歲以上農村留守、獨居、空巢、失能失智等困難老年人,都可納入頤養之家服務范圍。有條件的村,還逐步向低齡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實行差異化收費標準。在蓮花村,33名符合條件的老人在頤養之家享用一日三餐。“這樣好的老年生活,以前不敢想!”該村萬永明老人說。

南昌市、縣兩級財政對每個村的頤養之家給予建設補助,要求優先使用公房,能用閑置房屋則不建新房,新建的頤養之家可獲10萬元建設補助。此外,市、縣兩級財政按站點規模每年給予3萬元-5萬元的運營補貼。市、縣兩級財政還按人頭撥付助餐補助,即60周歲以上分散供養農村特困老人,70周歲以上農村留守、獨居、空巢、失能失智等困難老年人,凡在頤養之家就餐的,每人每月補助200元。在大多數村,個人每月只需支付200元左右,就可享有一日三餐。

蓮花村的黨員、鄉賢踴躍捐款,支持頤養之家運作。“截至今年8月初,我們累計收到來自黨員和鄉賢百余人的捐款66800元,目前還結余32500元。”村黨支部書記舒會軍說。

蓮花村的黨員們主動為頤養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老黨員萬永鐘積極參與頤養之家的管理,老黨員萬永振幾乎每天來義務打掃衛生。

目前,南昌市已形成“黨委領導、支部領辦、黨員領銜”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模式。市里先后出臺了51個文件,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規范,并將“黨建+農村養老服務”納入市縣鄉三級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在村一級則把養老服務工作納入黨組織書記“雙述雙評”。

南昌縣幽蘭鎮桃嶺村頤養之家,由百年老房翻新改造而成,古樸典雅,成為當地一景。章水旺、涂小紅、龔燕峰等7名黨員志愿者每周輪流值班。“村里有15位老人常來就餐、休閑。”村黨支部書記龔大泡說。

在村一級建設頤養之家,是南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中心和重點所在。目前,全市已建成1097家頤養之家,其中有助餐功能的1053家,實現了建制村全覆蓋。

制度建設規范運行機制凝聚社會力量

2020年1月1日,《南昌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明確,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標準化建設、考核督查、服務評估、舉報投訴制度。依據條例,南昌市將頤養之家建設、敬老院改造納入2020年民生實事人大一票否決項目。

現如今,該條例提出的很多要求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推動養老服務制度化規范化運行。南昌市制定了農村頤養之家建設指導標準、安全、財務、衛生等7項管理制度,建立了包含助醫、助急、適老化改造等11大項的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項目參考清單,并提出按照不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的80%、20%的標準落實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照料護理經費,數百名特困供養人員住進了由品牌養老機構運營的福利院和敬老院,享有了高質量養老服務。各頤養之家普遍設有日間照料室、文娛活動室、餐廳、廚房,配齊了冰箱、空調、蒸飯箱、消毒柜等“十件套”。

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運營管理。南昌市支持社會組織、養老企業等參與公辦養老服務設施運營,并對納入集中照護的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參照每人每月955元的城鎮特困供養標準執行,填補了費用缺口。

促進志愿服務與養老服務無縫對接。在市本級設立“時間銀行”總行,縣(區)設立分行,鄉鎮設立支行,志愿者可以積攢志愿服務積分,用積分儲存可享有的養老服務時間或兌換實物。在桃嶺村頤養之家,志愿者常去陪老人聊天、為老人表演節目,幫老人實現過生日、修窗戶、換電線、洗被褥等微心愿。在安義縣蓮花村,王樹珍、劉桂妹、萬永慈等村民常去幫廚,譬如,灌一次液化氣能積兩分,年近70歲的萬永慈很樂意去干。

政企合作為農村特困供養老人保障了高品質服務

南昌市民政局聯合銀行、養老企業合作研發智慧養老平臺,全面推進養老服務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投入財政資金和福彩公益金,著力補齊鄉鎮敬老院、醫療服務設施落后等短板。同時,鼓勵公辦養老機構轉型升級,委托專業機構運營管理,拓展社會化養老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家公辦機構實施公建民營,服務力量和質量得到加強。68家敬老院增加護理床位,安裝智慧消防產品,軟硬件水平提升,使農村特困供養老人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服務。

今年初,安義縣民政局搬離與縣社會福利中心共用的新樓,騰出的房間全部用于集中照護。縣政府投入資金1000萬元對其進行適老化改造和整體提升,設置100張護理型床位,將符合條件且有意愿的農村特困失能老人納入集中照護。特困供養人員雷必琪在入住前因中風導致四肢無法自如活動,手更是無法抬起。入住后,醫護人員堅持用輔助器具對其進行康復訓練,現在,他的手指已可以自主屈伸了。

在南昌縣麻丘鎮敬老院,運營方委派的院長韓敏輝介紹說:“新聘的護理員大多是農村婦女,通過職業培訓和規范管理,她們進步很明顯。而且這些護理員為人淳樸,對工作有熱情,臟活累活從不發怵。” 韓敏輝說。對于護理員的高質量服務,老人們爭相夸贊:“護理員比我們的孩子還要貼心!”入院后健康狀況明顯好轉的黃奶奶,還讓家人給敬老院送來了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