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規范地名管理服務 弘揚優秀地名文化

時間:2019-12-3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江蘇省民政廳

  地名在國家行政管理、經濟社會建設和國內外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江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部署,著力規范地名管理、加強地名服務、傳承地名文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依法規范地名管理,有效凈化地名環境

  一是健全地名法規制度體系。近年來,先后出臺《江蘇省地名管理條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地名管理服務和地名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辦法》和二維碼門牌制作規范等法規制度,推行地名命名更名專家論證、社會聽證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為規范地名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是發揮地名規劃引領作用。全省各地結合國土空間規劃、村鎮規劃以及水利、交通、旅游等專項規劃,突出新城新區等重點區域,科學編制地名規劃。在組織編制市、縣地名規劃的基礎上,逐步向鄉鎮、開發區延伸,例如蘇州市組織編制了41個鎮級地名規劃,提升了新生地名規范化、系列化水平。

  三是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根據民政部等六部委部署,結合江蘇實際,將宣傳名和有地無名現象作為清理整治重點,堅持分類施策,采取部門聯合執法拆除不規范地名標牌、約談開發單位、下發整改通知書、批量命名無名路等方式進行整治。截至目前,全省排查不規范地名4815條,已清理整治3943條,標準化處理率達81.9%。

  強化公共服務理念,提升地名服務效能

  一是優化地名審批服務。根據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省民政廳指導各地積極采取措施,優化地名審批流程,出臺地名命名前置服務指導意見,試點開展地名審批“信用承諾+容缺辦理”制度,提升了服務效率。

  二是建設地名公共服務平臺。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數據為基礎, 建成涵蓋51萬條數據的地名數據庫,并對2015年以來的地名數據進行了更新。同時,建成省市縣三級應用、標準統一、資源共享的區劃地名管理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了地名信息化水平。

  三是建立地名數據共享機制。地名數據的價值在于共享使用。將地名信息納入共享交換目錄,依托省大數據平臺,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共享應用;省民政廳廳與省測繪部門簽訂了數據資源共享與合作協議;指導地方將標準地名申報與使用情況納入信用管理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加強地名文化建設,傳承優秀歷史文化

  一是編撰地名圖錄典志。高度重視地名普查成果轉化,省市縣各級均成立了編委會,邀請地名、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加入編寫組,或者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大力推進圖錄典志編撰工作。目前,已完成國家《地名詞典》江蘇部分(4254條,約130萬字)和國家《地名志》江蘇部分(591條,約40萬字)編撰任務。

  二是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在《江蘇省地名管理條例》中創設了歷史地名保護和使用制度,率先建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體系。全省已將1.3萬條地名納入市、縣兩級保護名錄,對部分重點歷史地名設置保護碑牌2092塊。同時,移植使用歷史地名命名城市道路、橋梁、廣場、隧道等公共設施和市政重點工程,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南京市將100個老地名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出版了《中國南京地名的非遺保護》圖書,民政部在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會議上以此為典型宣傳我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三是開發地名文化產品。各地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編印了《常州城門與古橋》《蘇州地名傳說》《鹽城市歷史地名志》《宿遷地域文化》等書籍和《詩詞中的鎮江地名》有聲書籍,拍攝了《地名淮安》和蘇州吳文化地名宣傳片等影視作品,組織開展地名文化進社區、征集歷史地名照片等活動,使地名成為江蘇的一張“文化名片”。

  下一步,江蘇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推進地名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日常生活提供優質地名服務,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