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煙花”來了,7月25日中午12時左右,臺風“煙花”的中心在舟山普陀沿海登陸,浙江出現大范圍持續性強風雨。距離臺風眼僅90公里的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多地相繼出現嚴重積水,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嚴峻考驗。
關鍵時刻,救援有我。寧波市海曙區民政局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對內實施24小時值班制度,嚴密關注民政各業務條線上的服務對象,同時,主動出擊,組織4支民政救援小分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受困群眾身邊。
吹響迎戰“煙花”集結號
“早7點,所有機關男同志在局門口集合,對口支援白云街道。”7月26日凌晨1點10分,寧波市海曙區民政局的工作群里發出一條緊急救援集結令。
收到救援命令后,海曙區民政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吳鶴立不到7點便到了單位。這次,他負責帶領局里的男同志組成民政救援小分隊,加入區里的“紅海突擊隊”,開展全區統一調配的應急救援,對口支援白云街道牡丹社區。集結完隊伍,大家便冒著滂沱大雨出發了。
牡丹社區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老舊社區,當民政救援小分隊到達現場時,積水已沒過了膝蓋,低樓層居民家全部被淹。民政救援小分隊隊員們迅速行動,協助居民轉移家電,并搬來磚石,將無法搬動的大件電器家具墊高,最大限度減少居民財產損失。
“我們家老人、孩子都還沒吃上早餐,點了份外賣,也送不進來,多虧了您的幫忙。”接過吳鶴立手里的外賣,社區居民王曉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來,有許多被困的居民點了外賣,但小區積水嚴重,人出不去,電瓶車進不來,外賣只能送到小區門口,吳鶴立便當起了臨時“快遞小哥”,一家接一家挨著送。
“這個插座是安全的,沒有問題。”民政執法大隊的胡同偉大聲告訴隊友。為了避免積水進屋,防止電器設備漏電,救援隊員們挨樓排查電源開關和外露插頭的安全性。
從參與隱患排查、人員轉移,到群眾安置、應急搶險、后勤保障等,行動有條不紊。截至記者發稿前,牡丹社區的積水已經全部排出且完成消殺工作,社區居民生活開始回歸常態。
周密部署 扛起兜底責任
“1箱、2箱、10箱……100箱、150箱、300箱,清點無誤,出發!”持續的特大暴雨,讓洞橋鎮受災嚴重,經過專業救援,近萬名受災群眾被安置到24個安置點。在對接需求信息后,海曙區民政局三支民政黨員救援小分隊,第一時間采購了300箱面包、餅干、八寶粥等物資送往洞橋鎮。
早在7月23日,區民政局就召開防御超強臺風“煙花”工作會議,要求提高防臺風意識,各業務條線做好最充分準備;加強老年人值守看護,根據臺風最新動向做好入住老人轉移避險工作。在臺風來臨前夕,區民政局還開展了一次災前探訪摸排:對困難群眾一對一巡查,落實到崗、責任到人。對全區2832戶低保、低邊家庭、特困人員、散居孤兒、困境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點對點摸排,對存在住房、飲水、用電等安全隱患的,協助鎮鄉、街道做好轉移安置勸導。為出行不便的殘疾人、困難老人送去食物、飲用水等應急物品,發放各類防汛物資。開通緊急救助綠色通道,撥付鎮(鄉)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198萬元,對因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害或者經濟損失、導致家庭經濟出現困難的,按照緊急程序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該區共受理臨時救助申請128戶,審批救助資金42.11萬元。
7月24日,區民政局領導帶隊開展實地督導,對各養老機構、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進行安全檢查,查看防汛物資儲備情況,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保證各業務條線全天候值守。
應對突發 和時間賽跑
7月26日凌晨的區民政局工作群里,忙著匯報工作的還有轄區廣安古林養怡院院長鐘偉英:“我們正在全力搶救財產。”
廣安古林養怡院里一共住了75位老人,一樓住了60人,其中包括生活不能自理老人36人。7月25日晚11點多,鐘偉英接上級通知要求,必須在2個小時內將1樓的老人及物資全部轉移到2樓以上的安全地帶。然而關鍵時刻,院內卻停電了,電梯無法運行,完成轉移任務的難度非常大。
“89歲的林爺爺,因為偏癱,身體上接著導尿管。我們用擔架轉移;汪大爺視力殘疾看不清楚路,但身體還行,我們就背他上去,這樣更節省時間。”鐘偉英思量片刻,迅速做了決定,工作人員用擔架將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轉移上樓,將體重相對較輕的老人直接背上樓,然后再搶救物資。“那會兒,我感覺自己在跟時間賽跑,但我們都知道,只有我們快一點,老人們才能更安全!”鐘偉英說。
目前,臺風逐漸轉移,海曙區民政局12名機關黨員干部又自發組建“災后重建突擊隊”,前往養怡院幫忙清掃道路,整理災后垃圾、扶正倒折樹木,并對院內的老人開展災后防疫健康知識指導。看著養怡院恢復原貌,驚魂未定的老人們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煙花”過境,海曙區民政局的一扇大門不知所蹤,另一扇也是搖搖欲墜。直到記者發稿前,門依然沒有得到修補。但此時的社區居民已經可以正常出行;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了救助;養老院里,老人們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房間,又開始了他們的老年生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