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曹立宏
7月26日,陜西省西安市上善公益慈善基金會攜手西安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為馳援河南的陜西藍天救援隊、西安眾誠藍天救援隊緊急捐贈8艘沖鋒艇,并為災區捐贈救援物資總價值50余萬元,救援隊當晚奔赴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超化鎮開展救援工作。這是在近期河南水災救援中,西安市社會組織的一次聯手救助。像這樣的事情,在西安社會組織中時有發生,彰顯著社會組織的責任和擔當。
多措并舉促培育
社會組織數量快速增加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西安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通過降低社區社會組織準入門檻、壓縮審批時限、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等多項舉措,培育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有效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2020年4月底,西安市出臺《關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社會組織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爭取資金建立市本級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孵化基地、社會組織學院、社會組織黨校,一起為全市社會組織提供項目管理、品牌塑造、自治自律能力等方面的服務支撐,塑造社會組織良性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和公益理念,引導全市社會組織依法活動、按章辦事、誠信自律、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區縣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或培育中心,有條件的鎮街成立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2020年12月底,西安市建立社會組織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截至2020年底,西安市共有社會組織6388家,其中市本級2120家,區縣4268家。業務范圍涵蓋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體育健身、慈善服務、心理咨詢、糾紛調解、鄰里互助等領域,形成了發展有序、門類齊全、層次豐富、覆蓋廣泛、作用明顯的社會組織服務體系。
堅持強化黨建
社會組織政治能力不斷提升
社會組織黨組織是黨在社會組織中的戰斗堡壘。西安市民政局通過在社會組織章程中增加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內容等方式,積極將黨的工作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全過程。
目前,西安形成了各級組織部門牽頭、業務主管單位和行業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民政部門兜底的“條塊結合”黨建工作管理體制。西安市民政局社會組織黨委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的方式,指導局管436家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79個,選派黨建指導員101人,黨的組織覆蓋率99.7%,黨的工作覆蓋率100%。
西安市民政局社會組織黨委通過開展“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指導所管社會組織黨組織打造“六有”規范化黨建陣地,按照“雙強六好”標準創建星級黨組織,不斷提升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不斷增強社會組織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目前,獲評全省五星級黨組織2家,全市四星級黨組織4家,三星級黨組織2家。
西安市民政局社會組織黨委還建立了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制度,黨委成立以來,先后舉辦6期黨務培訓班,培訓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和黨務工作者600余人次。積極落實社會組織管理層人員和黨組織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要求,將運營活動與黨組織活動、黨員教育結合起來開展,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服務窗口等形式,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提高社會組織工作者能力。
積極推動改革
健全監督管理體系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西安市民政局持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實施方案,采取摸底調查、會議安排、分批推進的方式,市本級105個行業協會商會、區縣41家行業協會商會先后完成脫鉤改革,為行業協會商會的轉型發展奠定了基礎。
全市積極推進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出臺《西安市社會組織紅黑名單和異常名錄管理辦法》,建立西安市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平臺,錄入基礎信息3156家,為信用監管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依法督促基金會類慈善組織進行信息公開發布、慈善組織進行網上年度工作報告填寫與發布,通過“互聯網+監管”促進慈善組織加強自身管理。
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方面,截至2020年底,西安市累計完成了365家社會組織等級評估,評出5A級35家、4A級55家、3A級214家,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社會組織規范化水平明顯加強。
多維廣泛參與
社會綜合效益凸顯
2021年4月26日,西安啟動社會組織領域“黨建引領促發展、社區治理強服務”活動,同時為首批參與社區治理工作的32家社會組織集中授牌。這是近年來,全市社會組織建設成果的縮影之一。各類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慈善項目資助、開展公益活動等,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糾紛調解、文化娛樂、健康咨詢、養老助老等服務,既彌補了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又對培育良好社會風尚起到積極引領作用。
各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行業標準、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的研究制定工作,通過舉辦交易會、展覽會,搭建經貿和技術的交流平臺,促進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成為企業和政府的“連心橋”。
廣大社會組織還發揮各自行業特點,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工作,展現出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擔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