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19·云南篇:譜寫云嶺大地民生保障新篇章

時間:2019-12-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2019年,云南省各級民政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主動擔當作為,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實現新進展。

  全省民政系統6個單位被評為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3名同志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3名同志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稱號;李春萍被民政部授予“孺子牛獎”。在第二十次全省民政會議上,60個先進集體、119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正是這樣一批杰出代表和先進典型,引領著全省民政人在云嶺大地上,高高舉起“民生”大旗,譜寫出民生保障新篇章。

  2019年,云南省民政系統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服務,及時有力地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

  基本民生保障堅強有力

  脫貧攻堅兜底職責有效履行。出臺《關于在脫貧攻堅行動中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保障性扶貧,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幫扶納入現行社會救助體系,綜合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開展脫貧攻堅精準救助“百日行動”,全面檢查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截至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的有150.17萬人,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有3.7萬人。重點支持屬于國家“三區三州”的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州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分別達2.48億元和5.02億元。動員和引導省級89個社會組織,投入資金3.2億元參與脫貧攻堅,16萬貧困人口受益。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持續改善。出臺《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在農村低保對象認定上進行突破和細化,推進全省農村低保工作的健康發展。截至11月,全省共有城鄉低保對象298.25萬人,從7月起,保障標準統一提高到不低于610元每人每月、4200每人每年;從7月起,城市、農村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指導標準統一提高到732元每人每月,較2018年底提高10.08%;截至9月,共支出臨時救助資金4.17億元,累計救助困難群眾43.98萬人次;5月至9月,累計發放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價格臨時補貼20628.38萬元,惠及1241.73萬人次;省級專項安排3億元資金支持各地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截至11月,134個縣(市、區,含5個經濟開發區)共配備人員18401人。

  兒童關愛保護制度不斷健全。全面構建省、州、縣三級兒童福利服務網。安排1320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支持440個兒童之家建設,截至11月底,共建成兒童之家4344個。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簽訂《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鄉鎮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福利主任實現全覆蓋。2.2 萬名分散供養、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標準分別達每人每月 1274 元、1974元,較2018年底提高18.6%、11.3%。

  殘疾人“兩補”制度全面落實。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4.43億元,惠及87.38萬殘疾人。

  救助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強化政策保障,規范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救助管理站8個。截至11月,全省共救助各類人員25945人次。

  今年11月底統計,全省累計銷售福利彩票69.75億元,籌集公益金21.66億元,為扶老、助殘、救孤、濟困提供了有力支撐。

  基本社會服務優質高效

  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被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實事,下達中央和省級補助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5.3億元,新建、消防安全改造、提質改造養老服務項目695個。截至11月,養老總床位達18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6.3張,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在城市和農村的覆蓋率分別達到37.5%、14.6%。“互聯網+智慧養老”平臺正式上線,到11月止,接入養老機構、社區服務中心、家政服務公司634家,為2131家機構生成床位二維碼95512張,25841張床位已添加入住老人信息,向社會提供養老機構在線查詢和預約服務。試行老年人能力評估、分級照護和照護質量評價標準,社會參與、功能齊全、服務多樣、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殯葬改革深入推進。中央和省級共安排資金1.9億元,資助312個殯葬基礎設施新建和升級改造。殯葬信息化系統平臺正式運行,完成本地化技術改造80項,全省殯儀館、公墓通過系統辦理業務,基本實現殯葬服務監管常態化、服務機構經營管理規范化、便民惠民服務多元化目標,其功能開發、上線率、實用性在全國領先。科學合理劃定調整火葬區,覆蓋全省總人口的76.34%,國土面積的59.03%。摸排統計違法違規硬化大墓273695座、活人墓165853座;10座私建“住宅式”墓地得到有效治理。實施惠民殯葬、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的縣(市、區)分別達86.82%、63.57%,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31.03%,綠色殯葬、文明低碳祭掃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婚姻登記規范有序。完成全省婚姻登記 802.7萬條歷史數據補錄。結合邊疆地區特點,指導各地依法開展婚姻登記服務。

  此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5個領域的專項治理已在全省范圍深入開展,至2020年底,重點破解制約民政工作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民政服務”建設,推動多部門數據共享和多個領域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民政服務進一步便民利民。

  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穩步提升

  基層政權建設和城鄉社區治理全面加強。落實村干部“基本報酬+績效補貼+村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結構性崗位補貼長效機制,穩妥做好全省村(社區)“兩委”延遲換屆期間有關工作。完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縣、鎮、村申報,有序推進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探索建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下發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指導意見,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深入開展民政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格落實村(社區)干部任職資格聯審和縣級備案制度。印發《云南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指導標準(試行)》,推進農村社區標準化建設。下撥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補助資金1120萬元,農村社區試點補助資金830萬元,社區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和生活補助經費12352.9萬元。

  社會組織管理不斷強化。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全面推開,深入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堅決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不斷凈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截至11月,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達23411個。

  昭通市 三個聚焦定航向 搶抓機遇提質量

  昭通是云南省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的地級市,624萬總人口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3.6萬人,有特困供養人員20491人。

  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強調,要通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進行集中供養動員,既保證他們的養老需求,又把勞動力解放出來,促進自主脫貧。

  昭通市抓住全省大幅度提高照料護理補貼的重大機遇,先后投入資金3.5億元,相繼新建50余所敬老院;整合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完善配套設施,養老床位從2019年6月底的4407張迅速增加至8707張。

  按照市委“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工作為主線,堅持精準、統籌、務實,做到思想認同、工作認同、情感認同”的“133”工作思路,依托全市現有民政干部和專職工作人員2329人,分別掛片到全市1343個村(居)委會,下沉到第一線,全面深入開展動員,全市養老機構集中供養人員從5月份的2070人增加到4152人(其中失能、半失能3100人),增速和凈增人數均位列全省第一;每年新增護理補貼2000余萬元,釋放勞動力3000余人,創造就業崗位500余個。

  同時,按照“人性化管理、娛樂化生活、個性化服務、差異化保障、零事故運行”的要求,推進15所養老機構社會化改革,將養老機構剩余床位低收費向高齡、失能失智等社會老人開放,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智能化水平,讓特困失能、失智、高齡、失獨老人擁抱幸福晚年。

  楚雄州 以“5+4”工作模式 推動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建設

  楚雄州堅持將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建設作為關系民生的大事,強化五個保障,抓實四項措施,打通民生保障服務“最后一公里”。

  強化五個保障。強化組織保障,建立州、縣、鄉三級黨委政府定期研究民政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成立由三級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州、縣、鄉三級民政工作領導體系。強化政策保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的實施意見》及20余個配套文件。強化機構保障,在鄉鎮社會事務辦加掛民政辦公室牌子,健全完善工作規章、崗位職責、辦事指南、服務承諾。強化經費保障,按照戶籍人口每人不低于1元的標準預算鄉鎮民政工作經費。強化人員保障,在為鄉鎮足額配備專職民政工作人員的基礎上,采取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新增164名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為1101個村(社區)配備民政事務員1162人。

  抓實四項措施。抓實“四級”干部培訓,建立州、縣、鄉、村四級民政上崗培訓、定期輪訓制度;將民政工作納入各級黨校培訓內容,每年培訓不少于1期。抓實“五個”公開公示,在每個鄉鎮、村(社區)設置民生保障政策公示專欄、民生舉報信箱、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實時公開民政民生政策、資金項目、享受對象、發放明細、運行流程,覆蓋縣、鄉、村、戶、個人五個層級。抓實“兩級”檢查監督,實行州縣兩級民政部門班子成員包聯鄉鎮責任制。抓實“五大”機制創新。以深化殯葬改革“破瓶頸”、提升養老質量“樹標桿”、深化村(社區)治理“新工程”“項目建設攻堅行動”和“脫貧攻堅精準救助行動”五大基層民政工作機制創新為抓手,形成“4+3”殯葬改革模式、“12345”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發展、“一明確三抓三到位”的社會救助工作模式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玉溪市 殯葬改革實現“五個100%”

  玉溪市把殯葬改革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破題之舉,高位統籌,著力開展公益殯葬、陽光殯葬、惠民殯葬、法治殯葬、綠色殯葬、人文殯葬為重點的六項殯葬改革工作。自2013年實施殯葬改革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殯葬改革資金超過11億元,共建成9個殯儀館、11個經營性公墓、705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全市共節約土地10萬余平方米,補助殯葬惠民資金1.73億元,為群眾節省喪葬開支8億多元,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殯葬改革紅利。2017年8月,全國殯葬工作座談會在玉溪市召開,“玉溪殯改經驗”在全國推廣;2017年11月,玉溪市被列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2018年3月1日起,全市實現轄區100%為火化區,火化區火化率100%,火化后骨灰100%進公墓安葬,工程、項目遷墳100%遷移到公墓安置,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100%覆蓋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五個100%”。2019年11月,玉溪市殯葬改革工作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

  迪慶州 率先推廣“社銀一體化”縣級集中統發

  迪慶州由于受人員力量、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城鄉低保資金一直以來都是按季度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且容易受人員變動或信息對接等因素影響,出現延遲發放的情況。

  迪慶州民政局心系低保對象的柴米油鹽,為破解這一難題、助力脫貧攻堅,積極主動與農村信用合作社銜接,合力攻堅克難,自2019年3月開始,在全省率先推廣城鄉低保資金通過“社銀一體化管理系統”進行縣級集中按月統發。縣級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只需從城鄉救助信息系統中提取低保數據,并將數據推送到“社銀一體化管理系統”中,最后輕按回車鍵資金就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

  此項舉措進一步規范了資金管理程序、簡化環節、提高了發放效率,確保資金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極大地減輕了基層民政人員工作量。

  迪慶州的做法在全省復制推廣。截至目前,全省16個州(市)已有13個州(市)下轄74個縣(市、區)使用“社銀一體化系統”發放社會救助資金23.12億元,救助571.2萬戶次家庭(共計1004.09萬人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2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