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天下何處月不明

時間:2020-09-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梅桑榆

  北京通州,有古跡多處。其中燃燈佛舍利塔,始建于北周,于清康熙年間重修,最為古老,其姿高峻挺拔,遙遙可見,而“古塔凌云”,也為通州八景之首。但當今最為著名的景點,應數運河文化廣場。

  廣場位于通州城東面。沿新華大街,一路往東,到了大街的盡頭,便見到了運河。有一橋飛架其上,過了橋,便是運河廣場。靠大路的一端,為其入口,有一古式牌樓矗立,上有書法家歐陽中石所題“運河文化廣場”牌匾。

  入牌樓,但見廣場宏闊,中有千年步道,全長226米,以歷史年代為脈絡,上刻展示運河歷史風貌的巨幅石雕。有細水長流,多個水池噴泉位于其間,是為“運河意向水景”。廣場兩邊多巨型雕塑,有巨型船帆、有燈塔,后又增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設計的巨龍麒麟主題雕塑,龍高10米,麒麟高3.5米。廣場北端,有巨型龍舟泊于岸邊,高大如樓閣,遙遙可見……

  北京人有放風箏的喜好,及至春和景明,男女老幼聚于運河文化廣場,放飛風箏。藍天白云之下,那些五彩繽紛、造型各異的風箏,曳著長尾,飄然而上,正可謂“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吳友如《題畫詩》),老者沉穩扯線,幼者奔跑放飛,置身其間,心情也如風箏,隨春風扶搖凌空,樂而忘憂,思慮全消。

  這年中秋,我獨自一人到運河廣場賞月。是夜天朗氣清,蒼穹暗藍如洗。我到廣場后,在一水池邊坐定,看游人漸至,不絕如縷。忽見冰盤乍涌,清輝朗照,廣場對面之游樂場建筑,輪廓分明,呈于眼前。少頃,皓月當空,輝耀四野,廣場與運河岸邊,種種景物清晰可辨。沿岸邊的林蔭小道漫步,但見對岸建筑與運河大橋的燈光倒映河面,流光溢彩,隨波搖曳,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走近大橋,但聞舞曲鏗鏘,樂聲悠揚。出廣場,過大路,橋南空場上,有幾個小伙在跳街舞,圍觀者如堵。擠入內,見小伙們左盤右旋,俯仰倒立,爭奇斗勝,令人眼花繚亂,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再至高大的橋垛下,有數十個姑娘小伙排成方陣,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舒腰展臂,來回跳躍,舞姿矯健,青春活力洋溢,令人睹之腳癢,躍躍然欲加入其中。

  出橋垛,仰見明月,已升至半空,面龐豐圓,含笑俯瞰,似欲睹凡間男女之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語,千古傳誦,更被一些寫思鄉文章者所引用。客居異鄉者,值此月明星稀,萬眾歡樂之良夜,不知是否還會作此感想?杜甫作此詩時,正值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皆處于戰亂之中。杜甫兄弟離散,音信不通,生死難料,思鄉情切,故得此詩句。隨所遇而安,心無掛礙者,恐不會有此想。我離開故鄉,客居北京二十多年,兩年前,又轉至南京定居,雖漂泊輾轉,卻鮮有思鄉之時,從未覺得故鄉之月比別處之月明亮在哪里,唯感“天下何處月不明”。可見,月之明暗,乃心境使然也。

  而今和平年代,國人為求發展,遠居異鄉者多矣。有離家千里,北上南下,在國內打工掙錢,或進入高層次的領域謀求更大發展者,更有遠渡重洋,赴海外留學的人。我想他們每到一處,不但能欣賞當地的月亮,覺其光明,更能適應環境,在異鄉安之若素。

  唐代詩人黃峭詩云:“年深外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有此感想者,便不會感到人在異鄉的孤獨,不會如一首歌唱的那樣:“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不會戚戚然覺得“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而會欣欣然覺得“此心安處是吾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