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我們迎來了康樂祥和、意義非凡、充滿希望的國慶佳節。在這個不同尋常的節日里,我們倍加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倍加理解“偉大斗爭”的現實意義,倍加深刻地認識到,唯有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才能力克艱難險阻,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征途上完成最后沖刺、攻克最后堡壘。
堅定敢于勝利的信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小崗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都包含著偉大的斗爭精神。“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于抗疫精神的重要論述,更是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作出新的深刻詮釋。各級民政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用好抗疫精神這一偉大的思想利器,強化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全面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筑牢信仰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脫貧攻堅決戰沖刺的歷史關口,免不了還有“雪山”“草地”要過,還有“婁山關”“臘子口”要奪,我們要把偉大抗疫精神運用到斗爭中去,運用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去,在斗爭中凝聚力量、激勵斗志、激發活力,向著擺脫貧困、全面小康的夢想奮力沖刺。
增強敢于勝利的定力。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斗爭精神就是奪取勝利的膽和魂。是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考驗的不僅是態度更是立場,不僅是信心更是定力。敢于勝利的定力,最突出的表現是,困難當前,沒有知難而退的選項,只有迎難而上的抉擇;沒有量力而行的謹慎,只有全力以赴的豪邁;沒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消極,只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篤守。敢于勝利的定力,不是盲目自信的“精神原子彈”,而是來源于深厚的思想基礎、扎實的工作基礎和強大的制度優勢,來源于黨的領導這一最大的政治優勢。發揮好這個政治優勢,就要進一步突出黨建統領,強化黨對民政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始終聚焦民政基本職責的有效履行,始終聚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有效執行,奮發作為。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推進民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能在組織動員、統籌協調、貫徹執行方面實現更大作為;就能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集中力量把當前最重要的大事、難事、急事辦好辦實。
扛起敢于勝利的擔當。斗爭是初心的試金石和擔當的顯色劑,斗爭就是要講政治、講大局,就是要“多挑擔子”“不講條件”。民政領域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取得的積極戰果,就在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履職盡責中擔起了該擔的擔子,就在于堅決履行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的時代使命,就在于堅決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的主責主業。對于疫情防控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更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履行責任擔當,就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科學部署,增強信心、鼓足干勁,奮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啃完剩下的“硬骨頭”,加快補齊民政領域治理體系的短板弱項,進一步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完善急難社會救助,促進社會力量參與,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提升救助服務能力,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提高敢于勝利的本領。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不僅要有敢擔當的寬肩膀,還要有能負重的鐵肩膀。要進一步提高創新思辨能力,通過深化對民政工作“四個特性”的認識,準確把握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的規律。只要牢牢牽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能夠把握全局、著眼大勢、瞅準方向,推動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用好群眾路線這個工作法寶,深入群眾身邊了解切身需求,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把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做實做細,確保兜住底、兜好底,用扎扎實實的工作兌現爭當新時代群眾心中“最可愛的人”的莊嚴承諾。要進一步強化“最后一公里”的執行能力,瞄準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深入調研、加強指導、掛牌督戰,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見效、落地生根。
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不是翻看日歷等出來的,是靠一刀一槍拼出來的。距離打贏脫貧攻堅的決戰期限還有短短三個月的寶貴時間,這是攻堅拔寨的最后關頭,這是奪山頭、插紅旗的最后時刻,我們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讓我們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以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發揚斗爭精神,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最后勝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