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政廳副廳長 蔣建華
“三高四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湖南發展錨定的新坐標,明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并將其作為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總牽引。全省民政系統將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結合起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在全省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前瞻性思考
在“三高四新”戰略中找準方向
方向決定道路,戰略引領未來。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是湖南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主攻方向。湖南民政事業發展必須在現代化新湖南建設中提高發展站位,在“三高四新”戰略中找準發展方向,保證民政工作的正確方向,推進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與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現代化新湖南本質要求就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民政工作對象、內容、水平、標準、條件將發生變化,基本民生保障將逐步轉向適度普惠,基層社會治理將向體系化、協同化邁進,基本社會服務將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不斷改革向前。二是在中部地區崛起中走在前列。湖南要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要當主力、走前列。湖南民政要主動服務全省大局,更加擔當作為,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基本社會服務均等化,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走在前列。三是在改革創新中持續深入。繼續深入推進民政民本化、法治化、信息化、社會化、專業化“五化”建設,拓展民政“五化”內涵,實施民政“五化”示范創建,融入“三高四新”戰略、體現新發展理念、聚焦群眾關切、回應群眾期盼,推動現代化新湖南民政事業“五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全局性謀劃
在“三高四新”戰略中突出重點
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的具體指向就是搶占發展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民政部門要立足這個主攻方向,集中精力尋求重點突破,更好地服務“三高四新”戰略。一是培育內需體系。在社會救助、慈善事業、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領域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推進人的生命全過程和人居環境優質的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標準化、品牌化、多樣化升級。二是創新供給模式。既在“量”上下功夫,更在“質”上做文章,推進民政供給主體由政府單一向多元參與轉變,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拓展服務項目,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更高層次的服務。三是拓展社會力量。合理配置民政領域公共資源,在行政區劃管理、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特別是行業協會商會等領域持續用力,更加重視社會和市場的參與作用,有效推動地方優化資源配置,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戰略性布局
在“三高四新”戰略中明確任務
開局關系全局,起程標定全程。“三高四新”為民政事業發展賦予了豐富內涵、指明了實踐路徑、注入了強勁動力,民政部門要立足主責主業,以高質量發展實效創造更多民生福祉。一是加快建立完善與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將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作為目標方向,將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加強社會救助信息化、實施精準救助作為任務舉措,從救助標準、救助服務設施等方面提出差異化發展措施。完善救助工作機制,建立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完善無縫銜接、精準高效的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機制。提升社會救助綜合能力,逐步建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加強社會救助與鄉村振興戰略有關工作的銜接。二是加快做實做強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動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拓寬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動基層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完善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優化社區服務設施布局,創新服務業態,擴大服務供給,強化信息化、智能化支撐,推動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加強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領導,堅持一手抓培育發展,一手抓規范管理,引導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推廣以基層社會工作站為平臺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長效機制,提升社會工作服務能力,壯大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加強志愿服務制度、組織和平臺建設,激勵更多群眾有序參與志愿服務。三是加快推進“一老一小”服務體系。重新認識發展“一老一小”服務的重要意義,看到他們在促進消費、擴大就業和產業發展中的無限潛力。重新認識“一老一小”服務的功能定位,著力培育發展“一老一小”的多元化服務業態。重新認識“一老一小”服務的目標導向,加快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建立城鄉一體、覆蓋全面、優質高效的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四是加快優化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體系。行政區劃管理要主動服務于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積極推動省會城市和岳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規模結構優化,推動區位條件優、發展態勢好、帶動作用強且符合國家設市(區)標準的縣撤縣設市(區)。大力發展科技殯葬、綠色殯葬、人文殯葬,加快新科技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推進火化爐節能環保改造,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創新“互聯網+”殯葬服務,倡導婚喪習俗改革,大力推進移風易俗。五是加快構建現代公益慈善體系。將完善慈善發展制度、慈善激勵機制、慈善監管體系、慈善創新機制貫穿慈善事業發展全過程。積極推動慈善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培育壯大慈善主體,建設慈善捐贈站點和平臺,引導支持互聯網慈善,廣泛動員社會公眾和企業參與慈善活動,讓更多慈善資源進入兜底保障領域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六是加快建立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民政監管體系。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將發展與安全落實落細落地,加快提升監管能力、優化監管方式、完善監管手段,建立更加高效順暢的綜合監管體系,確保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