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鄒華彬
2月初,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銀崗嶺社區群芳苑小區,一場新春暢享茶話會正在“惠民空間”里熱烈進行。茶話會上,負責該小區微改造前期調研工作的社工與居民代表暢所欲言,共同商議如何充分利用和維護好這個“惠民空間”。
很難想象,四個月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被荒廢的假山和亭臺占據著。群芳苑小區的變化只是惠州市“惠民空間”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2019年開始,惠州市按照“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協同”思路,推動實施“惠民空間”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2020年共完成82個老舊小區微改造,惠及居民10萬多人。
聆聽民意民需
“小區里的三棵老樹陪伴著大家生活了20多年,能不能不砍?”建于20世紀90年代的群芳苑小區,是2020年市級改造面積最大的小區。在改造施工過程中,有居民提出這個建議。
居民的“情結”得到了聆聽和尊重。針對這三棵樹,業主委員會與社工、居委會、街道辦、民政部門等多個部門展開討論,對設計方案進行重新斟酌。經過反復協商,最終決定將原方案推倒重來——三棵樹僅加以修剪,不予以砍除。
與以往的政府負責,采取統一標準、單一管理模式的老舊小區改造不同,惠州市的“惠民空間”微改造項目由居民“點菜”,實行“菜單式”服務模式。
惠州市惠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王孟丹參與了橋西華夏花園和銀安花園微改造的前期調研工作,她表示,居民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需求是可以理解的,關鍵要在協商中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約數”。
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惠州市民政部門委托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發動多家社工機構、數十名資深社工參與問卷調查和入戶訪談等工作。針對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需求,由社工組織居民通過座談、民主協商方式解決。專業社工的介入,也為群眾和政府之間搭建起良好的溝通橋梁。
滿足個性化需求
居民的個性化需求也是“惠民空間”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關注的問題。“我老伴腿腳不好,去一趟醫院挺麻煩的。家門口要是有個尋醫問診的地方,我們也安心點?!本用窭钚忝谜f。
作為惠州市老舊小區改造的主戰場,惠城區2020年投資6000萬元,以“繡花功夫”對5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并選擇其中12個能免費提供場所的小區探索建設“長者之家”和“健康之家”。其中“長者之家”將居家養老服務引入老舊居民小區,搭建一個群眾身邊的娛樂、養老平臺,開展多元化的老年生活服務?!敖】抵摇眲t可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衛生服務,將健康管理、免費體檢等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在‘惠民空間’微改造項目中,我們利用‘長者之家’和‘健康之家’兩個陣地,將公共衛生服務、養老服務等民生服務關口前移,讓群眾充分享受家門口的幸福,得到大家一致好評。”惠城區有關負責人說。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今年,惠城區將繼續選取100個老舊小區開展改造工作,并繼續選取其中10個符合條件的小區建設“長者之家”和“健康之家”。通過建設“長者之家”“健康之家”、長者飯堂、日間照料中心等功能室,提升老舊小區提供多樣化服務的能力。
實現“自我造血”
“完成施工改造任務和交付后,后續如何管理,如何進一步激發小區活力和居民自治熱情,讓‘惠民空間’長久生存下去,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坦言。
對此,市民政局要求,在2020年“惠民空間”微改造完成后,所有涉及社區必須設立“三社聯動”服務平臺,并實現社工服務的長期連續購買。通過平臺開展“三社聯動”服務,達到鄰里和諧、鄰里關懷互助的社區治理目的,從而實現基層治理工作目標。
各個社區還可以探索成立社區基金,實現“自我造血”,利用社會資金購買社工服務,減少財政壓力。同時,惠州市還將積極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投融資機制,包括探索金融以可持續方式加大支持力度,運用市場化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
惠州市還將依托“惠民空間”平臺加強創新社區治理,推動在社工協會加掛“社區治理指導中心”,負責協調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微改造及其后續治理工作。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