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春節前夕,上海市普陀區婚姻登記中心,90后新人孫巖和孫美婷登記結婚時,通過掃碼登錄“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領取了一張電子賀卡,上面書寫著孫氏家訓——“讀書者,必擇直諒多聞之士而友之,則德業日新”“儉,美德也。近世富貴之家往往競以奢侈相尚,不知作法于儉,尚懼其奢,何以垂訓將來哉”。另外,他們還收到了一張由婚姻登記中心贈送的紙質家訓賀卡。孫美婷說:“真沒想到結婚登記這么有儀式感。”孫巖也認為家規家訓是一個了解傳統文化的絕佳途徑,很感興趣。
近年來,上海推進“互聯網+婚姻服務”深度融合,不斷增加婚姻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2021年1月1日,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圖書館聯手打造的“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開通。
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表示,該平臺將成為上海重視家庭建設、培育優良家風、守護新時代婚姻家庭幸福的服務平臺。
開展“婚姻服務+家規家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婚姻家庭關系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也影響到人們生活幸福和社會安定。”市民政局副局長梅哲表示。據他介紹,“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有家譜家訓查詢、婚姻登記留念電子賀卡、家譜歷史文化知識傳播等多種功能,可滿足市民對家庭文化的個性化需求。
在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鄧偉志看來,中國自古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的這四部曲是統一的,其中“齊家”是要有家訓的。“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完整、系統地收集家訓,為家庭提供齊家之道、治家之方的指引。他希望,依托該平臺家家讀家訓、戶戶學家訓,從而形成一個立家訓、守家訓的好風氣。
那些符合現代文明社會價值觀的家規家訓被選擇、收錄進平臺,是一個重新發現傳統文化價值的過程。正如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包蕾萍所說,“現代化強調契約、理性,而家庭內部事務有的是非理性的,需要傳統價值進行約束。傳統家風家訓有很多正能量的內容,有許多傳統文化的閃光點,比如注重培養家國情懷等。以前,家譜收集和整理大多是民間自發行為,對一些陳腐價值觀未加摒棄,比如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等。現在,有政府部門的引導,由有公信力的機構去挖掘梳理,對弘揚優秀的傳統家風家訓大有裨益。”
婚姻登記機關和家譜家訓服務平臺良性互動,為服務對象了解和使用平臺資源創造條件、提供便利。據了解,“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移動端)”首批上線了117個姓氏的248條家規家訓。滬上18家婚姻登記點,均在登記大廳放置了“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易拉寶。人們只要通過微信掃一掃該平臺二維碼,就可登錄平臺。平臺上有個人、情侶、家庭(夫妻)三欄,任意點開一欄,就可以看到相關姓氏簡介與家訓家規的一張圖片,點擊下載就形成了電子賀卡。“以圖片形式呈現,主要考慮年輕人經常使用手機的習慣,便于保存打印。”上海圖書館家譜部主任顧燕介紹。
與此同時,各區結合婚姻家庭等文化元素,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2月3日是農歷立春節氣,坐落在公園里的閔行區婚姻登記中心迎來30多對新人登記結婚,新人們在領取結婚證后,還參與了婚登中心組織的捏泥塑玩偶、畫糖畫、打卡家訓平臺等婚姻服務沙龍活動。傳統文化元素進入婚姻登記大廳,讓年輕人感到“有趣又值得紀念”。
推進“互聯網+婚姻服務”
據顧燕介紹,作為平臺合作方的上海圖書館館藏了3萬余種、30余萬冊家譜資源;2016年推出“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將家譜紙質檔案轉化為可檢索的互聯網信息;此次以“家譜知識服務平臺”為基礎,建設“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
上海市民政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要求整理挑選符合新時代人民群眾婚姻家庭文化需求的資源,對平臺內容實行三審三校嚴格把關。在具體選材時,上海圖書館專家團隊把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精心篩選。“以陳姓為例,在‘家譜知識服務平臺’上,陳姓有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堂號的4299種家譜,每一種家譜少則數十頁、多則上百頁,最終選擇收錄‘萬載陳氏颕川堂家規十則’,只有短短數十字——‘業儒者期希賢希圣,業農者務余九余三,或工或商,總宜各司其業,各勤其事。《書》曰:精于勤而荒于嬉’。用這樣的家規家訓教導后代勤勉進取,到現在也不過時,可以說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并且與新時代價值觀相一致。”顧燕介紹道。
有興趣的市民點擊識別“家規家訓留念電子賀卡”下方的二維碼,就能鏈接上海圖書館的“家譜知識服務平臺”。目前,平臺能查詢623個姓氏對應的70431種家譜目錄,其中有310個姓氏對應的8000余種家譜可查看詳情。查看的方式,既可簡單搜索,輸入姓氏、譜名等就能查看,也可高級檢索,能具體到哪位先祖或名人等,還能進行地圖劃定范圍搜索。
“民法典頒布后,‘樹立良好家風’被寫入法律。我們建設‘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的目的,正是為了貫徹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穩定,促進傳承好家訓、好家風,擴大婚姻家庭文化服務覆蓋面。上海正在推進‘互聯網+婚姻服務’,我們將在建立‘上海傳承家譜家訓服務平臺’和上海婚姻家庭文化線上知識信息庫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提供咨詢云服務,發揮婚姻家庭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石作用。”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處處長沈家觀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