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應養老關切 加碼民生福祉
——多地政府把養老服務列入今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時間:2021-03-0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黃 瑤

在相繼落下帷幕的2021年地方兩會上,民生工作依舊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記者梳理發現,全國共有20個省份明確了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7個省份將養老服務納入其中,其中不乏連續數年將養老納入民生實事的地區。

為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回應全社會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各地黨委、政府將養老服務列為政府工作的緊要事、民生實事,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養老事業發展加碼助力。

著力回應健康養老社會關切

“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2021年地方政府民生實事中,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成為重要任務。以江西省為例,該省明確提出“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陜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也都將“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納入為民辦實事范圍。

不少省份站位醫養康養視角,提出了新目標,如吉林省計劃“在9個縣(市、區)面向65周歲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電子健康檔案向個人開放試點”;浙江省計劃“組織開展100個康養聯合體試點”,提升康復服務能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四川省則提出,“以老年人等為重點人群,面向全省8300余萬常住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聚焦強化養老兜底保障能力

為特困人員兜好底是發展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基礎。2021年各地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中,5個省份明確提出強化特困供養兜底保障能力。

如廣東省明確,將“提高特困人員保障水平,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吉林省提出,“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上年度城鄉低保標準的1.3倍”;江西省也提出,“提高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實施特困失能人員護理服務,提高各類困難群體財政補助標準”;云南省將“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達100%”的目標列入民生實事。

重慶市從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與設施改造升級入手,計劃“對全市150家符合條件的農村敬老院進行熱水供應系統、老人房間標準化、公共洗浴間適老安全化升級改造”。

持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能力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面對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和日益龐大的養老需求,持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記者看到,2021年各地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紛紛落腳于此。

以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為例。北京市力爭通過完善就近精準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高養老服務品質,提出“要在中心城區建設2000張家庭照護床位,在農村地區示范建設2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

上海市10件民生實事第一條即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作出系統安排。

浙江省在民生實事中提出,“新建340家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建300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讓老年人方便獲得專業服務和精神關懷。

遼寧省明確了“建設20個示范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目標;陜西省提出要“新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吉林省提出“為120家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和農村養老大院改善服務條件”;甘肅省計劃“在全省擇優選擇條件成熟的城市街道,新建或改造提升100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貴州省提出了“改造提升50個標準化養老院,新增1萬張護理型床位”的目標;而江蘇省將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作為一類重要民生實事,并計劃“改造提升10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與此同時,山西、重慶、云南、四川以“工程”項目的方式和攻堅的姿態,集中力量擴充養老服務能力,比如山西省“實施城鎮養老幸福工程”,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點建設;重慶市“實施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目標是建設鄉鎮養老服務中心223個;還有云南省的“惠老陽光工程”,其目標是開展失能照護服務機構改造工程,實現129個縣(市、區)縣級失能照護服務機構全覆蓋,新增護理型床位1萬張,加快構建“十五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重點發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服務,建設“老年幸福食堂”;四川省提出實施養老服務“七大工程”,即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機構養老服務提檔升級工程、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工程、養老服務功能拓展工程、養老消費促進工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綜合監管能力提升工程。

值得關注的是,重慶市明確提出優化老年人照顧服務能力,“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目標是將助餐、助浴、助醫“三助”行動擴大到主城都市區;北京市也將制定實施養老驛站服務規范,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體系試點建設。

全方位推進適老化改造提升

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就是要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這不僅要求居家社區環境適老,也對公共服務業適老化提出了要求。2021年,多地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圍繞適老化改造提升列出了細致的目標任務。

在居家適老化方面,北京市提出“加快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江蘇省也將“開展3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作為今年的工作任務,云南省明確要“推進失能、殘疾、高齡老年人困難家庭的居家適老化改造”,浙江省設定了“新增2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的目標。

在社區適老化方面,北京市將穩步推進老樓加裝電梯;江蘇、河南、廣東、重慶、江西、四川、貴州等7個省份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民生實事,并提出了具體的指標要求,如江蘇省計劃改造1130個老舊小區,河南省則提出全年完成改造不少于50萬戶。

在消弭“數字鴻溝”和公共服務適老化方面,北京市計劃“在醫院、公園(景區)、商場(超市)、客運場站、銀行機構、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優化代辦代查等智能化服務,保留傳統服務方式,逐步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江蘇、上海、陜西均將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作為民生實事之一,上海市提出“開展100萬人次長者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提升行動”;此外,江蘇省還提出了完善適老化就醫環境的要求,四川省也將“推動公共場所、互聯網應用等適老化改造”列入民生實事。

養老服務事關百姓福祉,民生實事映照為老初心。借著各地政策的東風,養老服務事業將跑出新的加速度。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