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今年全國兩會,不少政協提案聚焦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社區工作者這一群體,圍繞這支隊伍的能力建設、職業發展等積極建言。
疫情防控大考,凸顯出社區防控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出社區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九三學社中央相關提案認為,打造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的有力保障。民進中央相關提案指出,隨著我國社會治理體系日趨完善,社區居民公共需求趨向多元化,社區工作專業性越來越強,對社區工作者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認為,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需要夯實基層基礎。他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頂層設計層面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同時建議將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與黨的六支人才隊伍建設同步推進,營造尊重、關愛社區工作者的社會氛圍,使各類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向城鄉社區,扎根城鄉社區干事創業。
九三學社中央相關提案建議,應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明確職業標準,統一社區工作者職業身份及定位,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優化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對社區工作者崗位選用、配置與管理、薪酬福利、績效考核、培訓等事項進行全面細化、量化和規范化。
關于如何拓展社區工作者發展空間,增強職業認同感,九三學社中央相關提案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拓展專業培訓覆蓋面,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技能培訓,加強“全科社區工作者”培養;支持具備相關專業資質的社區工作者參加社會工作專業學歷教育,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二是建立社區工作者職級晉升制度,完善社區工作者和公務員、事業編制崗位之間人才流動機制,注重在社區治理工作中發現和培養優秀社區書記,落實有關招錄、選拔政策,對其他社區工作者建立分級分檔崗位管理體系,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同時,建立專業社區工作者職級制度,將社工職業資格與社區工作者崗位職級銜接起來,完善社區“兩委”班子選拔機制。
關于如何進一步為社區工作者“松綁”,民進中央相關提案建議從規范社區工作權責著手。一是全面清理各級有關城市社區管理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確認社區工作機構應當承擔的職能,優化工作事項清單;二是明確界定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者之間的關系,嚴格限制和規范社區工作者承擔臨時性工作、抽調借調等;三是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崗位責任制,規范設置社區工作各類崗位,采用簡潔實用的崗位績效考核標準,將其結果作為人事管理和薪酬調整主要依據。
李和平則建議,通過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達到為社區工作者賦能減負增效的目的。一方面,加強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依法界定村(居)民委員會民事權利和義務,推動治理重心下移,盡可能把人財物和責權利對稱下沉到城鄉社區,使基層有人有權有物;另一方面,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積極引導居民依法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完善推廣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數人意愿又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的城鄉社區協商機制,有效調動社區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關于健全社區工作者隊伍薪酬體系、落實保障制度,九三學社中央相關提案建議,構建與崗位等級和績效考評掛鉤的薪資報酬體系,設置多維度評價指標,建立多層次薪酬激勵、動態調整機制。同時,落實“五險一金”、免費體檢、帶薪休假等待遇,建立應急補貼發放制度,注重心理健康引導,加強心理疏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