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的南京智慧

時間:2021-02-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牛年春節,“免費學用智能手機”成為江蘇省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爆款服務訂單。家住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街道曉莊社區的李飛躍、曹玉琴夫妻倆已經80多歲,唯一的女兒常年在外地工作,今年又因疫情無法回南京看望父母。春節臨近,兩位老人十分想念女兒。

“時間銀行”志愿者陳永紅得知這一情況,主動向老人介紹“時間銀行”新推出的“免費學用智能手機”服務,協助老人下載社交軟件,并耐心地教會老人與在上海的女兒視頻通話,實現“云團圓”。

“非常感謝小陳,讓我們學會用智能手機,不僅可以經常看見女兒了,還能給小朋友們發紅包。”曹奶奶開心地說,“她還教了我們如何在公眾號里預約掛號,以后看病方便多了。”

其實,“免費學用智能手機”只是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推出眾多為老志愿服務中的一項。近年來,南京市先試先行,建成市級層面統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不僅成為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補充力量,也為發展互助性養老探索出新路子。

“時間銀行”運行至今,累計服務5萬多小時

2019年7月,南京市政府印發《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同年12月在全市12個區24個街道247個社區啟動首批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試點工作。通過采取政府主導、制度引領、通存通兌、信息智能、典型引領等措施,南京在市級層面建成了統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基本內容是,鼓勵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并按一定的標準記錄儲存服務時間,當志愿者年老需要時可提取積累的服務時間,用來兌換自己所需要的服務。有人把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通俗地概括為“時間換時間,服務換服務”。

田華是南京市江北新區葛塘街道芳庭社區“時間銀行”服務點的第一名注冊志愿者。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已建設服務點1252個,申請注冊志愿者45490人,服務對象34755人,共完成訂單107141個,累計服務53790.25小時。

“時間銀行”不僅在養老服務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溢出效應”也日漸凸顯,積蓄起強大的社會治理“正能量”。以2020年為例,在抗擊疫情期間,全市有1771名“時間銀行”志愿者參加防控工作;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有超過3000名“時間銀行”志愿者參與其中;在防洪抗洪期間,有近千人到一線;當冬季暴雪來臨的時候,超過3000名“時間銀行”志愿者出動,為社區、為老人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還有一些企業希望通過“時間銀行”篩選到誠信度更高的員工。

建立行業標準,時間儲蓄全市流通

只要有空閑時間,田華就會打開“我的南京”APP,在里面查看和接收“時間銀行”服務訂單,十分方便。

積極響應國家養老服務智慧化、信息化發展路線,為“時間銀行”引入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南京開發出了一套“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信息系統”。志愿者和服務對象可以在該平臺以下單和接單方式實現自動匹配、對接服務。服務完成后,志愿者的服務時間自動計入系統,為日后的時間兌換做準備。

對于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老人,“時間銀行”也設置了應對措施。老人可聯系所在服務點的工作人員為其下單,從而享受“時間銀行”帶來的服務和便利。目前,南京市符合條件的重點老人群體都可通過這一方式享受到“時間銀行”的免費服務。同時,通過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體系,實現分級管理,“時間銀行”做到了有求助就有回應。服務點還密切關注雙方反饋情況,及時了解訂單信息。

為了保障服務時間累計和兌換的公平公正,南京市由市民政局牽頭,聯合多部門制定《各級時間銀行建設及運營標準》《時間銀行志愿者管理標準》《時間銀行時間管理辦法》等9項標準規范,連同全市實施方案,形成“1+9”政策體系,為全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發展提供制度支撐。

“時間銀行”的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為“時間銀行”全市通存通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現在只儲存了60多小時,還準備積累更多時間。”田華暢想著未來的生活,“這樣,不管將來我搬到南京哪個區居住,我自己或者直系親屬有需要的時候,都可以實現通存通兌。”

樹立榜樣力量,培養輸送養老人才

2020年10月,田華被評選為“時間銀行”優秀志愿者。這一年,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共評選出了12家優秀服務點、36名優秀“時間銀行”志愿者。榜樣的背后,是源源不斷加入養老服務志愿隊伍的愛心人士與團體。

自2020年10月全市全面推開“時間銀行”,僅4個月時間,各項主要數據均大幅超過試點全年的水平。10月之后,新增申請注冊志愿者達18224人,是試點全年的1.63倍;服務對象14611人,是試點全年的1.84倍;完成服務訂單68106個,是試點全年的2.9倍。與此同時,還舉辦線下培訓交流會148場,培訓10586人次;舉辦線上培訓及網絡直播8場,培訓3000余人次。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時間銀行”隊伍中來,其中一部分還轉化成為養老服務專業人員。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參與過“時間銀行”志愿服務的應屆畢業生,有10%選擇進入養老行業。還有大批退休人員從“時間銀行”志愿者轉變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田華就是由志愿者轉型為“時間銀行”負責人的一個典型案例。

“起初,我也沒想那么多,就想有個機會發揮自己的余熱。自從接觸了‘時間銀行’,市、區民政局就經常組織志愿者培訓,特別是人際溝通和應急事務處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訓,不僅讓我認識到志愿服務也要講究專業性,更讓我逐漸找到了退休生活的價值感,越來越體會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在街道和社區的鼓勵和動員下,田華成為江北新區葛塘街道芳庭社區“時間銀行”的負責人,在為老服務過程中積極宣傳“時間銀行”,讓更多人了解、參與到這一項目中來。

蘊藏著“南京智慧”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展示了一條互助養老的有效路徑——年輕人照顧老年人、低齡老年人照顧高齡老年人,從而實現養老服務的代際傳遞。

南京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介紹道,下一步,南京將更加重視“時間銀行”志愿者的技能培訓,通過提高志愿者的專業技能,實實在在地提升服務質量,將“時間銀行”打造成一張順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養老名片”。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2.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