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這是一個養老服務領域的職業技能“超級賽場”——競賽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技能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廣,全國32個賽區養老護理人才閃亮登場、同場競技。
這是一次養老護理人才“工匠精神”和職業風采的精彩展示——學技術、比技能、強本領,以平凡的堅守捍衛職業的榮光,養老護理的社會認同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今年5月,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啟動以來,各賽區科學統籌安排,創新組織實施,使大賽成為養老服務技能創新、服務升級的“助推器”,進一步激發了養老護理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
以賽促建 暖心留人
解決護理員“有沒有”“夠不夠”難題
“奶奶,您好,我們要準備吃飯了,我幫您把床頭搖高一點。”在湖北省宜昌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現場,90后選手劉全蓉表現得十分嫻熟。劉全蓉告訴記者,在55名參賽選手中,有18名是90后。
這一數據令人欣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養老服務業,對行業發展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宜昌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養老服務人才是撬動養老服務所有資源的核心關鍵所在,然而,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高、社會地位低,成為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的掣肘因素。加快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業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勢在必行。
各賽區以大賽為抓手,通過加強褒獎、增加薪酬、優化環境等方式,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有效充實了一線養老護理員隊伍,逐步解決養老護理員“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
為不斷提升養老護理員社會認同度、美譽度和崗位榮譽感,山西、河南、海南、福建、陜西、新疆等地獲獎選手將按規定晉升技能等級,北京、河北、遼寧、吉林、山東、安徽、四川、云南、甘肅等多個賽區將對部分獲獎選手授予省級“技術能手”稱號,天津、上海、江西、湖南、寧夏等賽區部分獲獎選手還可優先申報“五一勞動獎章”“青年崗位能手”“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稱號。
部分賽區將提升養老護理員待遇與大賽掛鉤,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養老護理大軍。浙江賽區對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除頒發證書外,每人分別發放獎金5000元、3000元、1000元。
江蘇省取得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在養老護理崗位從事工作滿2年后,分別給予不低于5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
為最大限度激勵參賽選手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取得好成績,貴州賽區將給予獲得國家級二類競賽一等獎的選手1萬元獎勵、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選手5萬元獎勵。
以賽促訓 提高質量
回應養老服務“好不好”“優不優”期待
在北京市順義區舉行的養老護理員技能培訓現場,來自順義區第一社會福利院的護理員佟立芹收獲滿滿。
“日常工作中,護理員側重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務,但在培訓時,我學到了照護、康復、急救等專業技能,護理技能又提升了一個等級。”經過系統培訓,佟立芹參加了順義賽區選拔賽,“‘培訓+競賽’的組合方式,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讓我的臨場應變能力得到了鍛煉。我要掌握更多的護理‘干貨’,讓更多老人生活得更舒服一些。”對于未來,佟立芹充滿信心。
專業選手之間的比拼,激發了養老護理員學技術、練本領、比技能的熱情。各賽區以大賽為契機,將備賽、競賽作為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的練兵場,建立了覆蓋全體養老護理員的培養培訓機制,持續帶動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回應了老年人及家屬對養老服務質量“好不好”“優不優”的期待。
山東省濟南賽區操作技能環節開設直播間,采用“現場直播+專家點評+嘉賓訪談”的形式,吸引了5萬余人同時在線觀看、互動。
湖南賽區通過大賽現場錄播、全員線上觀看的形式,為養老從業人員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平臺,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江蘇賽區出臺《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新增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10所以上,畢業生年均超過3000人;從事養老護理服務的專業人員總數不少于15萬名,其中通過養老護理員職業等級認定的不少于10萬名。
內蒙古賽區印發《關于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明確在2021年至2022年,培養各類康養從業人員1.5萬人次以上,其中培養養老護理員1萬人次以上。同時,將養老護理員等作為急需緊缺職業,納入全區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兩目錄一系統”,按規定給予相應補貼。
賽事中,記者還欣喜地看到,參賽選手學歷水平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例如,廣東賽區44名參賽選手中,有3名選手為碩士,14名為大學本科學歷,10名為大專學歷,大專以上學歷參賽選手成為主力軍。
以賽促用 提升品質
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姑娘,我不想吃藥!”“為什么?”“這藥有毒!”……廣東省第一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總決賽養老護理員賽場上的一段對話,讓裁判們提起神來,他們知道,接下來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大家普遍認為養老護理都是粗活、體力活,無非就是擦身、喂飯、清理,其實,養老護理的各個環節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細節,護理員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溫度的技術活。”裁判長林娟介紹道。
大賽競賽內容分為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理論知識主要考核對《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的理解掌握,操作技能則注重考核養老護理員針對老年人身體、精神狀況提供相應服務的實操能力,比拼的是技能實操、應變能力、觀察能力和交流溝通等綜合素質,體現了養老護理員日常工作背后的技術含量和人文關懷。
重慶市萬盛賽區將實操板塊培訓分為生活照料、基礎照料、康復訓練三個模塊。同時,結合社區居家場景、養老機構場景進行模擬演練,以實戰模擬訓練反復錘煉護理技能。
上海市靜安區積極探索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全區2028名養老護理員持技能等級證率已超過六成。
浙江省《養老機構護理分級與服務規范》省級地方標準2020年7月30日起正式實施,7個護理級別對應的護理服務有了明確標準。
記者梳理各地賽事動態時發現,各地以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為切入點,不斷健全政策制度,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養老服務領域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
9月1日,隨著浙江賽區選拔賽圓滿收官,其他賽區省級選拔賽相繼拉開帷幕,更加專業的選手將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比拼技能、展示風采、服務社會,為推進新時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