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黃樹賢出席“滿足人民新期待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9-09-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訊 (記者 張晶晶) 9月26日下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行“滿足人民新期待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五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政事業發展情況。黃樹賢說,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70年來,民政部門圍繞不同時期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有力服務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新中國成立以后,各級民政部門狠抓農村災荒救濟;對城市的殘老孤幼、貧民給予生活救濟,對游民乞丐進行收容改造;優撫烈士和軍人家屬,做好復員轉業軍人安置;指導基層政權建設。做好宣傳婚姻法、人口調查、民工動員、行政區劃、社團登記、殯葬管理等工作,民政工作在醫治戰爭創傷、穩定社會秩序、穩固新生政權、推進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事業取得歷史性發展和成就。

  一是社會救濟從臨時性措施發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了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每年保障6000萬左右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織密兜牢了基本民生網底。

  二是養老服務從面向困難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體老年人,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17.33萬個,床位735.3萬張。城鄉統籌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已經全面建立。

  三是兒童福利從孤兒向所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延伸,每年服務保障1400多萬兒童。殘疾人兩項補貼惠及1006萬困難殘疾人和1193萬重度殘疾人。

  四是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從強制性收容遣送轉變為自愿受助、無償救助,平均每年救助近200萬人次。

  五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并不斷完善和發展,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78.8%和45.7%。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總量突破百萬,注冊志愿者人數超過1.2億人。

  六是社會組織有序發展,各類社會組織達到83.5萬個。慈善事業從自發分散向法治化、組織化、規范化轉變,2018年全國社會捐贈總額超過900億元。

  七是行政區劃結構體系不斷優化,界線勘界和兩輪全國地名普查圓滿完成。

  八是婚姻登記管理不斷規范,近年來平均每年辦理婚姻登記1400萬對左右。

  九是殯葬改革持續深化,全國火化率達到50.5%,惠民殯葬制度普遍建立。

  十是黨對民政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央批準民政部新設了養老服務司、兒童福利司、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民政部門的職能得到了強化。民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并加以鞏固。

  黃樹賢指出,下一步,民政部門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學習貫徹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恪守“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提出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政部門在推進‘老有所養’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問題時,黃樹賢說,黨中央、國務院對養老問題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養老服務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變革和跨越式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民政部門推動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比較強烈的情況,不斷地擴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改革試點,針對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擴大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優化了養老服務供給。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2.99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4萬個,養老服務床位合計735.3萬張。其中,超過50%的養老機構和近40%的養老床位由社會力量舉辦,實現了從政府為主向政府、社會共同發展養老服務的重要轉變。

  二是中國特色養老服務制度基本建立。國家頒布實施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連續多年將養老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列入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中央層面先后出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進醫養結合等多項政策性文件,今年國務院還專門出臺了解決養老服務發展堵點痛點問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等政策性措施,著力破除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民政部門還將符合條件的1500萬和400萬困難老年人分別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和政府供養范圍。高齡津貼制度和經濟困難老年人的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的護理補貼制度基本實現了省級全覆蓋,已經惠及了近3600萬老年人。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就醫、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娛樂等領域的照顧服務措施也廣泛實施。

  三是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民政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重要指示精神,連續四年開展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專項行動,持續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全面整治各種養老服務風險隱患,努力讓老年人在養老機構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先后頒布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用制度和標準保障養老服務質量。大力發展面向失能老年人的康復輔具產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黃樹賢表示,養老服務關系到每個人、每個家庭,而且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下一步,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主要是進一步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發展養老事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確保養老服務安全、可靠。通過各方面共同的努力,讓廣大的老年人擁有快樂、健康、幸福的晚年。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9.2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