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養老服務監管 “組合拳”來了

時間:2019-11-1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馬麗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加強違法懲戒。近期民政部印發了《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并組織起草了強制性國標《養老機構基本服務安全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范》),目前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涉及養老服務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規范》填補了養老機構基本服務安全方面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空白,對防范、排查、整治服務安全隱患將發揮關鍵作用。對于“后監管時代”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這一“組合拳”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破 題 養老服務領域有了“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和強制性國標

  養老服務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社會影響面大,群眾關注度高。從2018年底養老機構取消設立許可,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如何創新養老機構監管方式,成為擺在民政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放得開,管得住”,服務質量才能有保障。如果說取消設立許可之前,政府的監管手段還可以通過設置“門檻”奏效;那么取消設立許可之后,“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語境向民政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養老服務行業的綜合監管制度也迫在眉睫。

  “二者都是為養老服務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制度創建,《辦法》是懲戒、震懾性的制度,《規范》則是建標、指引性的制度,‘懲惡、揚善’對于發展如火如荼、或者說魚龍混雜的養老服務行業無疑是極其必要的。” 北京市西城區協力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賈云竹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規范》為強制性標準。標準化專家、武漢市江漢區老年公寓管委會主任熊承剛表示:“在我國強制性標準制定上,大多數都是針對產品的,針對服務而制定的強制性標準不多,《規范》側重點在于把目前全國養老機構能夠做到的,譬如怎樣防窒息、防壓力性損傷、防墜床、防燙傷、防跌倒、防走失、防傷害(含自傷)等安全風險點以及醫療護理康復等養老機構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服務項目等拿出來進行規范,將有效地幫助養老機構應對服務安全與風險防范中出現的問題。”

  探 索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體制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講話時強調:“在推進有效監管、公正公平監管的過程中,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國辦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辦法》正是落實上述決策部署的“產物”。在此之前,部分省市已經先試先行、投石探路。

  2017年底,福州市民政局出臺了《養老機構失信懲戒管理辦法(試行)》,在國務院取消設立許可之前,率先進行了行業監管的有益探索。2018年8月,上海出臺并試行了《養老機構失信信息歸集和使用管理辦法》,重點構建守信激勵的“紅名單”和失信懲戒的“黑名單”制度,對“黑名單”機構,每年定期向社會公布,并依法嚴厲查處。2018年10月,北京養老行業協會牽頭組織起草的《北京市養老服務行業誠信自律公約》及實施細則對外發布;11月初,江蘇省民政廳印發《江蘇省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試行)》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這些探索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鑒。

  加強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體制,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在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監管處副處長孫文燦看來:“這是當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之需,是行業管理部門的‘必選動作’”。

  挑 戰 要適應養老監管工作的新常態

  剛剛起步、運營艱難、仍需要大力扶持的養老機構,在實行嚴格依法監管之初可能有些不適應,但這是大勢所趨。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以老人為主,整改關停的善后處置較難,也讓有些基層民政部門在處罰時有所顧慮,不敢放手執法。

  對此,福建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許勝表示:“在養老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行政處罰程序不夠完善、政策依據不足、執法力量薄弱、扶持與監管之間平衡難的問題,這些一直制約著行業監管工作的深入開展。本次出臺的《辦法》,明確了懲戒措施、程序等具體內容,有助于民政部門運用社會監督力量,加強部門協同,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完善了養老服務強制性標準體系,有利于機構、行業管理部門遵循操作。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今后要適應養老監管工作的新常態。”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誠信、信用體系的建立,是市場經濟發展、社會良性運行的必然。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對提升監管效能具有重要意義。在賈云竹看來,下一步要切實將《辦法》落到實處,“還應充分運用大數據、輿情監測等相關技術方法,使聯合懲戒的工作更具主動性、科學性、客觀性,避免操作和執行太過主觀和隨意。”

  說到《規范》的落實,賈云竹表示:“這也是個不小的挑戰。需要一點一點地去做,落在行動上,而非搞文字制度落實。”從全國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上來看,機構發展和監管水平還很不平衡。對此熊承剛表示:“《規范》發布初期,需要有一個過渡期,要兼顧到各地的實際情況。不能標準來了,行業死了。這是我們在制定規定規范時應該始終把握的要點。”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1.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