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8月28日,日本東京殘奧會女子150米個人混合泳比賽現場緊張激烈,在電視機旁觀看直播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內一片歡騰,孩子們不斷為參加比賽的黑龍江籍選手劉玉加油打氣,因為她是跟孩子們共同生活過的“大姐姐”。當看到劉玉遙遙領先,最終以2分41秒91的成績勇奪金牌時,孩子們又蹦又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幾天后,好消息再次傳來,9月3日,劉玉在50米仰泳S4級比賽中再次奪冠,激動、興奮、祝福之情在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里縈繞。
成 長
1991年初,幼小的劉玉來到了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因年齡較小且患有肢體殘疾,她被安置在了殘疾兒童養護班。院工作人員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孩子的美好期望與祝愿,為她估算了年齡——大約兩歲,并以6月1日作為她的生日為她申報了戶口。
在保育員的精心照料下,劉玉一天天長大,聰明好學成了她身上的標簽。轉眼到了上學的年紀,可因為肢體殘疾,走不了路,劉玉無法入學。
那段時間,劉玉一遍遍地整理小書包,一次次地拉起上學“姐姐”的手想一起去學校,老師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行動不便,我們就做她的拐杖。”老師們自發組織起來,輪流背著劉玉去學校,終于圓了她上學的夢想。
在學校里,性格開朗熱情的劉玉結交了很多朋友,哥哥、姐姐也都愿意照顧她。可劉玉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她相信自己可以獨立行走,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于是每天寫完作業后,她就進行身體鍛煉和行走練習。與此同時,院里也多方咨詢,決定送她到省康復醫院進行手術,盡最大可能恢復她行走的能力。
輾轉省里、北京,劉玉大大小小的手術做過四五次,身上留下不少疤痕,正常行走已經沒有問題。“她很要強,也很勇敢,為了她的目標,多少疼痛全都咬牙堅持下來了。”院長張麗蓉告訴記者。
機 遇
和游泳結緣是劉玉上中學的時候,那時的她并沒有意識到這將成為改變人生的重要機遇。
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自建院以來,在兒童養育教育中特別注重因材施教的理念,會根據兒童的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和理想愿望幫助其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
2004年,兒童福利院與市殘聯合作,為院里殘疾兒童爭取了學習游泳、參加訓練營的機會。正在讀初中的劉玉被送去學游泳,封閉的游泳訓練枯燥而又漫長,正常人都需要堅強的毅力,更何況患有殘疾的劉玉。剛開始,劉玉也打過退堂鼓,院里老師得知后,立刻放下手頭工作,輪番去看望她,不但送些吃的、喝的,還跟她講道理,不斷鼓勵她堅持下去。慢慢地,劉玉明白,游泳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可以出成績,為院爭光、為國爭光。于是,她成了游泳館里最早來最晚走的人,一天除了三餐都泡在水里,甚至到了閉館時,還要再游個來回才出去。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福利院的支持下,劉玉代表牡丹江市參加省級游泳比賽取得優異名次,并順利考入了市第五中學,取得了學業和特長的雙豐收。
在兒童福利院,像劉玉這樣的殘疾孩子,大部分會在18歲后送入社會福利院集中供養,可劉玉對這樣一眼就能看到的未來很是“不屑”。“她很有主意,跟我們聊天時說,我不要那樣的生活,我要學習,我要用雙手創造自己的未來。”張麗蓉告訴記者。于是,進入高中后,劉玉暫停了游泳訓練,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院里也很支持她的決定,在她住校期間,送去很多生活用品和她愛吃的飯菜、水果、零食,關心她的健康和學習情況,給予她心理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充足保障。
在老師們的關愛付出以及自己勤奮刻苦的學習下,劉玉考取了湖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護理,成為院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殘疾兒童。離開家鄉,走進大學校園的劉玉視野寬了、見識多了,但對院里家人們的惦念也加深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走出來看看。”這是她經常在電話中向院里孩子們說的話;“彭叔、劉姨、康姨……你們最近好嗎?”這是她經常對院里老師們的問候,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她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感謝著、回報著自己的“家”。
愛 情
在大學學習成長,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劉玉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在與院里老師們的電話里,她像女兒向家長傾訴一樣,開始聊起了她和男朋友的點點滴滴,希望得到家人的認同和祝福。
“他是學攝影的。”“他媽媽對我特別好。”通過劉玉的描述,院里逐漸認可了這個將要娶走“自己女兒”的人。
在劉玉順利完成學業后,院里籌備起了第一次“嫁女”,精心布置待嫁閨房,張貼喜字,掛上一串串彩色氣球和拉花,備好糖果糕點,還為劉玉準備了床上用品、衣物等嫁妝和一個大紅包,熱熱鬧鬧地為她舉辦了婚禮;院領導和老師們為她送上衷心的祝福,并告訴她兒童福利院永遠是她的“娘家”。
婚后,劉玉既幸福又甜蜜,婆婆對她像對女兒一樣,噓寒問暖,照顧有加。她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小影樓,當起了老板娘。幾年后兩人又有了愛情結晶,一個小女孩。
每次回“娘家”,她總會關心院里的“弟弟妹妹”,激勵他們樹立志向,報效祖國,在她的影響帶動下,身患重度殘疾的愛民、力強也結婚成家,自食其力,靠編珠維持生活。當有孩子學習跟不上時,她會積極幫忙輔導,樹立其學習信心。
奪 冠
翻開劉玉的成長檔案,畫著小狐貍和鮮花的彩色卡紙上記錄著她信奉的格言: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恒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謹慎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可能是因為身患殘疾,可能是由于天生好強,也可能是始終滿懷對美好人生的憧憬,劉玉始終就像她記錄的格言那樣,以恒心為良友,無論是學習還是游泳,她都能堅持勤學苦練,持之以恒。
2014年,結婚離院后,劉玉告訴院里的“家人”,她又開始練習游泳了,并進入了黑龍江省殘疾人運動隊,隨后,好消息不斷傳來:2019年,她在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游泳項目比賽中獲得女子S4級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150米混合泳三枚金牌,以及50米自由泳銀牌,其中100米自由泳和150米混合泳均打破全國紀錄。
今年殘奧會,劉玉兩次站在領獎臺上,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她眼含淚水唱起國歌,而此時的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里,守在屏幕前觀看比賽直播的老師和孩子們也無比驕傲地共同唱起了國歌。
“我要學射擊。”“我要學擊劍。”“我也要像劉玉姐姐一樣,為國爭光。”有著劉玉姐姐這個榜樣,孩子們也紛紛談起自己的理想,今年考入市重點高中的體育特長生小群說:“有劉玉姐姐這個榜樣在前面,我會努力提高體育成績,爭取考上一所好大學。”今年考入普通高中的小明、小輝也表示,要考上大學,為院爭光。
賽后,劉玉傳回了一張領獎后舉起金牌、手捧鮮花的照片,“雖然戴著口罩,但我們依然看到了那張熟悉的笑臉,笑得又美又甜。”在院里老師們的心里,無論劉玉飛得多遠,永遠是她們牽掛的寶貝。
“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會有風就飛多遠吧……”正如這首劉玉最喜歡的《隱形的翅膀》那樣,劉玉用自己那雙隱形的翅膀飛過高山、飛過海洋,給自己希望,送自己翱翔。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