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顏小釵)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民政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國殘聯印發《“十四五”時期社會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5 年,社會福利、退役軍人褒揚優撫、殘疾人服務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管理服務專業化、規范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員配置進一步強化,殯葬、退役軍人等體制機制改革邁出新步伐。這些社會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最高按80%給予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
《方案》對社會福利服務設施、退役軍人服務設施、殘疾人服務設施等提出了建設任務以及相關標準。其中,社會福利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包括:兒童福利設施,按照《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兒童福利院建設標準》(建標 145—2010)有關要求執行;未成年人保護設施,按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標準》(建標 111—2008)有關要求執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設施,按照《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建設標準》(建標 171—2015)有關要求執行。殯葬服務設施,殯儀館按照《殯儀館建設標準》(建標181—2017)有關要求執行;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按照《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標準》(建標 182—2017)有關要求執行;精神衛生福利設施,按照《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MZ/T056—2014)和《關于印發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的通知》中附件 1《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設指導意見》(發改社會〔2010〕2267 號)有關要求執行。
《方案》明確,各地民政、退役軍人、殘聯等部門要對本地區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項目全程監督管理,隨時掌握項目建設情況,及時督促項目開工,做到開工到現場、建設到現場、竣工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