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19·河北篇:深情書寫在燕趙大地上的民政答卷

時間:2019-12-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2019年,河北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省民政工作取得了新發展和新進步,有力服務了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兜底 防返貧 建系統 聚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民政兜底保障是最后一道防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制度安排。越是到了脫貧攻堅的后期,民政兜底保障的任務就越艱巨,就越需要高度聚焦、集中力量。

  河北省民政廳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策。會同省財政、扶貧等部門,制訂了關于推進農村特殊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布設三道防線,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困難老人、未成年人實行“單人保”政策,對支出型特殊困難群體實行“剛性支出扣除”政策,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低保漸退期”政策,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兜底脫貧對象和其他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保障范圍,防止其返貧致貧。

  同時,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制訂全省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成立聯合督查組,深入13個市、25個縣、46個鄉鎮、89個村,加強精準核查精準認定,清理農村低保限制性條款,查處低保領域“微腐敗”問題,動態納入低保45萬多人,退出16萬多人。截至10月底,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51.56萬人,較2018年底新增29.4萬人。

  根據省委、省政府建立脫貧防貧長效機制的意見,省民政廳還制訂了民政領域防貧工作實施方案。依托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研發了防貧致貧信息系統,省、市、縣、鄉分別建立貧困低保對象、非貧困低保對象電子檔案,橫向實現民政、扶貧、教育、住房、醫保等部門互聯,縱向實現省、市、縣、鄉四級民政部門貫通的信息共享機制。

  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目前,共有全國性和京津冀271家社會組織參與省扶貧項目343個,涉及資金4.17億元,覆蓋62個扶貧開發重點縣。

  黨建 學講話 悟初心 創實績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河北民政系統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政治建設,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結合起來,與全面從嚴治黨結合起來,打造特色民政黨建品牌。

  省民政廳進一步落實廳黨組會、理論中心組學習會制度,利用專家輔導、專題研討、參觀研學、學習強國等方式,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組織舉辦“學講話、悟初心、作表率、創實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活動,通過表彰先進、慰問困難黨員、詩歌朗誦、全國勞動模范事跡報告會等形式,集中匯報展示河北民政系統實踐成果,有力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干事創業熱情。

  廳領導班子將“改”字貫穿始終,通過上級點、主動查、群眾提等方式,主題教育期間共檢視梳理出理論學習、政治站位、管黨治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擔當精神、改革創新等7個方面119條問題,制定88條整改措施,形成問題和整改清單,以問題整改促進工作落實,提升服務質量,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走心。

  養老 補短板 提質量 強監管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將其作為民生實事強力推動,連續三年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20項民心工程。為解決全省養老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制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及三年行動方案,規范依法做好取消養老機構行政許可后登記備案工作,強力推動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為更好滿足廣大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今年以來,河北各級民政部門做了積極探索和努力。

  在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方面,肥鄉縣“普通互助”型互助幸福院,充分利用村集體各類閑置房屋建設互助型幸福院;康保縣“資源整合”型互助幸福院,將農村危房改造、農業、水利、衛生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多村合建互助幸福院;巨鹿縣“醫養融合”型互助幸福院,將農村互助幸福院和鄉村衛生院(室)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在典型引領方面,康保縣在易地搬遷扶貧村和集中連片搬遷村建設互助幸福院,對農村無勞動能力老年人實行集中供養,從物質保障和精神慰藉兩個層面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滄州市統籌推進鄉鎮公益性養老院建設,對農村高齡、失能老年人規模化集中供養,提升了農村養老服務水平;衡水市以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為主體、專業醫療機構為輔助、民辦養老機構為補充,對失能半失能農村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和這兩類人員外失能半失能的無兒無女人員,實施集中供養,助力脫貧攻堅。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3.1萬家,服務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滿足了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河北省民政廳還持續開展了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以養老機構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為抓手,建立市級民政部門包聯縣(市、區)、縣級民政部門包聯養老機構制度,實現包聯全覆蓋;建立省、市、縣、機構四級培訓體系,每年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進行能力提升培訓;開發“河北省養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服務機構、保障對象信息化管理;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培育星級養老機構500多家。全省80%以上的養老機構達到《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GB/T35796-2017)國家標準,98%以上的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社區 抓融合 建制度 促聯動

  河北省民政廳積極探索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主要領導批示精神,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理順物業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在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在街道、社區兩級設立物業管理委員會,采取區聘街管社區用的方式,招聘社區物業管理員。全面構建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等“六位一體”的社區治理機制。指導石家莊市、唐山市、邢臺市先期開展試點,探索可學可用可復制的經驗做法。石家莊市新華區朝陽社區探索實行了“1+1+1”物業管理模式,即在社區居委會成立一個新的專業委員會——黨總支書記任主任的物業協調委員會、一個樓院支部書記或者黨員志愿者為骨干的業主自治管理組織、一個受聘于業主自治管理組織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物業服務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協商議事優勢,厘清了各方權利與義務,增強了廣大居民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決策部署,以異地扶貧搬遷為切入點,制定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的意見,指導各地規范設立管理服務機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安置點居民自治機制。會同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制定了《關于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健全組織設置,完善運行機制,提升服務能力,著力推進安置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融得進、能發展。張家口市蔚縣探索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社區服務為保障、以產業覆蓋為支撐、以文化建設為載體的社區管理模式,增強了搬遷群眾的歸屬感。

  河北省積極推進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社區治理,實現了三社融合協調發展。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三社聯動”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意見》,組織開展26個省級“三社聯動”試點實踐,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報名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并落實崗位津貼,加大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力度。目前,全省共有社區社會組織近3萬個,通過專業社工帶動志愿者的方式孵化更多社區社會組織,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本版文/ 圖由河北省民政廳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