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瓊
楊翠玲,是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街道鎮北社區黨委書記,從事社區工作已經24年。在她心里,“社區是家,每一位居民都是家人。”
疫情防控期間,楊翠玲堅守在社區抗疫一線,用行動詮釋了擔當,守護著居民的安全。“楊書記在,我們很踏實。”居民張大爺由衷地說。
與她將心比心的居民
“我是黨員,是社區干部,參與疫情防控是我的本職工作。”這是楊翠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疫情發生后,楊翠玲立即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拉緊防線,堅持全天值守,開展社區全面摸排,并通過發送微信、張貼公告、入戶走訪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有的居民不愿意佩戴口罩,楊翠玲就給他講解和示范怎樣科學防控;有的居民聚集聊天,楊翠玲就耐心地將其勸回家;有的居民外出買東西不方便,楊翠玲就積極協調解決……
居民見證了楊翠玲和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的辛苦和大事小情的操勞,開始積極配合支持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的申請當志愿者,有的為工作人員送水送食品,有的主動勸導不配合的居民。“將心比心,楊書記他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我們大家好。”居民劉麗楠說。
給她理解支持的父母
戴上口罩,拿起體溫計,楊翠玲是走上疫情防控戰場的“戰士”。入戶走訪,貼心服務,她是居民抗擊疫情的“主心骨”。回到家中,推開家門,她也是一名想多陪陪父母的女兒。
因為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顧不上去探望年邁的父母,楊翠玲心里也很惦記。一天,深夜才回到家的她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聽著母親熟悉的聲音,她不由得流下了眼淚。母親在電話那頭聽出了她的不對勁,反倒安慰她,讓她不要擔心,安心工作。
“對父母,愧疚是有的,但是也沒有辦法,特殊時期我只能選擇堅守崗位,好在父母很理解支持我。”楊翠玲將對父母的愧疚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守護著社區的千家萬戶。
讓她操心牽掛的“家人”
在繁忙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楊翠玲還始終牽掛著另一個“家人”——她幫扶的轄區特困人員張瑞芳。
張瑞芳患有精神疾病,2019年6月以來,一直是楊翠玲幫她添置食物、日用品等,給她做飯并送到家里。楊翠玲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幫張瑞芳申請了救助,辦理了殘疾人證,還經常和她聊天,開導她、鼓勵她。每次見面,張瑞芳都會笑著打招呼:“楊書記,你來啦。”親熱的語氣和見了家人一般。
看著日漸好轉的張瑞芳,楊翠玲也很欣慰。“她一天天好起來,我的辛苦沒有白費,我替她高興,‘操心并快樂著’。”楊翠玲笑著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