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蔣冬梅 阮夢勤
11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里的絕對貧困問題就此成為歷史。皮山縣能夠成功脫貧,也包含著安徽省社會組織貢獻出的一份力量。
今年初,安徽省民政廳按照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積極推進社會組織參與掛牌督戰縣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發動24家安徽省社會組織參與對皮山縣的扶貧援建,社會組織與皮山縣13個貧困村簽署幫扶協議。從山河湖泊到大漠戈壁,從捐贈援助到精準扶貧,一場跨越4000公里的安徽社會組織愛心援建就此展開。
資金幫扶
——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狀況
安徽各級社會組織通過直接捐贈、捐資設立公益崗位等方式,幫助結對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
安徽省食品行業協會召開會長辦公會,原本計劃籌集20萬元幫扶皮山縣皮西那鄉布拉克貝希村建60盞太陽能路燈,會長企業積極響應,共捐款44萬元,除建成135盞太陽能路燈外,還支持購買了9個公益性崗位。
安徽省電力工程行業協會提供16.8萬元,順利完成庭院改造項目,讓喬達鄉蘭干村56戶困難家庭搬進了改造一新的住房。
蕪湖市民政局組織社會組織代表深入桑株鎮墩恰喀村和阿克墩村了解情況,確定了修建4間磚木結構門面房、修建彩鋼板結構打馕車間、購買40頭羊和修建10座香菇種植大棚4個項目。蕪湖市10家社會組織慷慨解囊,40萬元幫扶資金全部到位。
宣城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牽頭,發動34家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對桑株鎮巴什坡斯喀村定向捐贈20萬元,用于修建門面房、購買“扶貧羊”,幫助結對貧困村完成脫貧任務。
池州市九華山公益基金會實地調研走訪桑株鎮加依鐵熱克村,研究制定了《助力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計劃書》,籌措資金20萬元幫助該村安裝太陽能路燈。與施工方協商,為村里3位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預計每人每年可增收2000元。
銅陵市企業聯合會、銅陵市房地產業協會籌集7.5萬元幫扶資金,用于桑株鎮喀爾墩村30盞太陽能路燈基礎設施建設。
產業幫扶
——增強貧困村自我造血能力
參與幫扶的各家社會組織利用自身條件,根據結對村資源特點,在產業扶貧方面各顯神通。安徽省食品行業協會組織部分食品企業到皮山縣等地實地考察,開發當地核桃、大棗等特產資源,落實產業幫扶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僅洽洽食品就在和田地區采購核桃、大棗等特色農產品超過9000萬元。
安徽省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認領喬達鄉亞依勒干村為定點扶貧村,提出“智力投入,重點突破”的工作方針。疫情期間,該中心通過建立扶貧幫扶微信群,村民可以和安徽省知名農業技術專家視頻溝通,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村民的羊群在運輸過程中病亡率高的問題。
安徽省牛羊產業協會為喬達鄉古勒巴格村貧困戶開展線上培訓,幫助貧困群眾到合作社養羊務工,并參與養殖收益分紅。
安徽省電力工程行業協會為喬達鄉蘭干村線上培訓特種作業電工20人。安徽正大養豬科學研究所籌集落實幫扶資金6萬元,用于喬達鄉亞依勒干村苜蓿草種植及鵝養殖,助力該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
合肥市慈善總會與桑株鎮艾日格勒村結對幫扶,根據艾日格勒村提出的建設8間商鋪、15個攤位、1個農民大舞臺、90平方米遮陽棚、1間網店及綜合活動場所等需求,投入30萬元用于該村脫貧攻堅。
合肥市建筑工程協會與桑株鎮阿亞格坡斯喀村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制定了《社會力量助力掛牌督戰村結對幫扶計劃書》,選取19家會員單位籌集了20萬元善款,用于設置公益性崗位,幫助阿亞格坡斯喀村無法離鄉的貧困人口搭建居家就業平臺。
蕪湖德基金公益基金會,通過蕪湖市民政局、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皮山縣進行對接,資助50萬元對巴什蘭干鄉薩扎木村年久失修的校舍進行維修,維修房屋面積達1463平方米。
銅陵市福建商會為桑株鎮庫木艾格勒村解決10個公益性崗位(護林、衛生保潔等)的資金支持,幫扶期限1年,共投入18萬元,每個崗位每月1500元,直接發放至貧困戶。
截至目前,安徽省本級6家社會組織及合肥、蕪湖、銅陵、宣城、池州18家社會組織,共投入幫扶資金300萬元,購買公益崗位20個。目前,安徽社會組織采取的各項幫扶舉措仍在有序落實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