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強
“這么重的任務交給我,是組織對我的信任。只有做好了,才對得起組織。”說這話的扶貧干部,是湖北省公安縣民政執法監察大隊派駐黃山頭鎮永興垸村的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齊家軍。
精準扶貧 黨建先行
村里的群眾姓什么叫什么,相互之間喊的乳名綽號,齊家軍都知道。對全村169戶貧困戶家里的情況,齊家軍了如指掌。大家都夸他記性好,這背后是他一家家上門走訪的結果。齊家軍駐村四年,穿壞了8雙迷彩鞋。人年紀大了容易健忘,齊家軍卻說:“用心去記就會記得牢。”
組看組、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原來的永興垸村支委成員文化水平低,“一班人”心不齊,黨員長年外出務工。齊家軍當過黨支部書記,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讓他下定決心把永興垸村黨支部建成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
在齊家軍駐村的四年里,黨支部發展預備黨員2名,轉正1名;表彰先進黨員4名,評選五星黨員5名、四星黨員37名。黨員隊伍純潔了,黨員帶頭寫村容村貌整治《保證書》、狠剎人情風《承諾書》。黨支部有了公信力、戰斗力,干部和群眾漸漸擰成一股繩。
產業扶貧 重在扶志
沒有產業,村里哪來出路,群眾怎么脫貧?齊家軍帶領村干部開會,搞調研,進城爭取項目資金。
在黨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永興垸村改變種植方式,優化種植模式,調整產業結構,興辦農業合作社。全村流轉土地發展蝦稻連作1000余畝,村民每畝增收500余元。62人參加勞務合作社,每人年增收超8000元。村里聘請種植能人幫助貧困戶提供技術支持,全村種植優質環保蔬菜、吊瓜300畝,惠及貧困戶54戶172人。
5組貧困戶劉習枝的兒子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創維集團工作。但為了照顧生病的劉習枝,兒子放棄工作回家照顧老人。齊家軍得知情況后,天天上門鼓勵他在家創業,為他解決資金、技術等難題,幫他創辦小型養豬場和養雞場,當年創收5萬元,并被評為公安縣“最美脫貧致富人”,還被納入村里的后備干部。
10組貧困戶陳克榮想致富沒門路。齊家軍跑銀行為陳克榮申請到一筆小額擔保貸款。陳克榮用這筆錢搞香蓮栽培、甲魚養殖,年創利潤5萬元左右。目前,全村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的養殖戶有6家。
齊家軍心里始終裝著村民,他經常找朋友、托親戚介紹村民到縣城、集鎮打工。四年共推薦全村外出務工856人。村民富裕了,他們逢人就說:“是齊書記幫助我們富起來的。”
改善環境 增強村民幸福感
村民越過越富有,村里環境也越來越美。2015年村里向縣國土資源局爭取到了土地整治項目。齊家軍利用這個項目為村里硬化主水渠3900米、村級公路8000米;新修便民橋4座、農田U形灌溉槽6000米。他還積極爭取民政局支持,以群眾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為依托,建成280平方米的老人兒童快樂之家、580平方米的幸福院;新建的2.5萬平方米公墓現已投入使用。發放垃圾桶980個,修建垃圾終轉站2個,村道兩旁栽種風景樹1000余株,安裝亮化路燈125盞。日子富了,村里美了,大家心也寬了,村里越來越和諧。目前,永興垸村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東進牧業項目整村推進,民宿小木屋特色旅游項目正在開發,村集體經濟實力逐年夯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齊家軍用他的真心幫扶換來了村里百姓的真情擁護,鄉親們待他如親人一般。農歷三月初三一大早,80歲的孤寡老人彭桂英邁著蹣跚的步子懷揣著幾個煮熟的雞蛋來到齊家軍住處:“家軍啊,今天要吃地米菜煮雞蛋,吃了頭不暈。”87歲的劉立炎老人說:“齊書記對我的好,我無法報答,只能保佑他身體健康、一生平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