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養(yǎng)老助餐服務暖胃更暖心

時間:2019-11-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翟 倩 特約通訊員 劉漢武

  天下至味,不過一碗安樂茶飯。對于農村的獨居或孤寡老人來說,每天吃上口熱乎飯,價錢還能承受得起,就是一種幸福。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民政局負責人認為,民政部門要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從困難群眾最關切、最需要解決的事情上做起,并且做好。為此,他們瞄準農村獨居或孤寡老人用餐這一難題,下大力氣,著力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在設立社區(qū)老年食堂、社區(qū)助餐服務點、中央廚房并實行社會企業(yè)送餐上門的基礎上,立足實際,融合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孝親文化,創(chuàng)新農村老年人助餐服務模式,讓農村老人盡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黨建+助餐 打造“初心菜園”

  涂川村位于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東南,村域面積2.93平方公里。村莊呈“7”字形,今年8月開張的放心廚房就位于“7”字的拐角位置。“這個位置處于村子的中心,離24位需要送餐的老人家距離差距不大,能讓他們吃到熱乎飯。”涂川村黨總支副書記茅正林介紹說。

  放心廚房從開張伊始就實行全部送餐制,85周歲至88周歲的老人每餐繳納3元,88周歲以上的老人每餐繳納2元。服務人員不夠,就在全村招募志愿者,忙的時候村黨支部的工作人員也來幫忙;廚房大師傅請不起,志愿者頂上。一支由42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分為10組,每天輪流為老人們服務。

  為了讓老人享受到更加舒心的服務,涂川村還將養(yǎng)老助餐服務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提意見、找差距,逐步提升為老服務質量:保溫飯盒替代了塑料飯盒,電動車送餐取代了走路送餐、自行車送餐,放心廚房附近閑置的荒地開墾成了“初心菜園”——由基層黨支部公開認領、耕種、管理,蔬菜免費提供給老年食堂和村里的困難戶。

  如今,十幾平方米的小菜地,油菜、卷心菜、菠菜等蔬菜長勢喜人。“‘初心菜園’還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這不,又開墾了‘群眾園地’,專門由志愿者服務隊打理。”茅正林指著兩塊菜地高興地說。

  志愿+助餐 引導“愛心互助”

  每天中午11點左右,85歲的裘奶奶都會來到裘家塢村的孝義食堂吃午飯。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熟練地為老人們盛好飯菜,每人兩菜一飯一湯。“村里的免費食堂,干凈還好吃。”跟裘奶奶一樣喜歡來孝義食堂“搭伙”吃飯的共有43人。

  孝義食堂今年6月起試營業(yè),與涂川村全部送餐上門不同,他們推出“堂食+送餐”的助餐服務,85歲以上老人到食堂免費就餐,80歲以上的殘疾老人送飯上門。“目前我們還沒有面向85歲以下的老人,計劃等一切走上正軌后逐步開放。”孝義食堂管理委員會主任裘朱法介紹說。

  不僅如此,每月第二周的周五,孝義食堂還為當月生日的老人集體過生日,大家同吃長壽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孝義食堂免費午餐服務的推出,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食堂的設備與經(jīng)費均為村民捐贈,所需人員均為本村志愿者,目前志愿者隊伍已達80余人。

  在孝義食堂門口的顯示屏上,不停滾動著捐贈者的信息,雨花齋志愿者龍朝螢、黃沁紅、高巧玲捐贈500元、大米4袋120斤;盧芬女捐贈冰柜一臺價值2100元;陳建達捐贈老年食堂常用藥及藥箱一個價值300元……從6月3日試運營到6月28日,孝義食堂共收到捐款98300元、大米370斤、食用油50斤、各種時令蔬菜不計其數(shù)。“食堂營運成本大大降低了,到現(xiàn)在我們的庫房里還是滿滿的,足夠維持食堂一段時間的開支了。”裘朱法說。

  “志愿+助餐”模式的推出,調動了村民的熱情,“原本水果不在我們的助餐里,但村民們不斷給食堂送,現(xiàn)在助餐里也多了一份水果。”裘家塢村黨總支書記裘見達說。

  文化+助餐 推廣“孝心食堂”

  為老助餐不只是帶給老人一頓熱乎飯,更多的還有本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歡潭村推出的“五義歡潭”就是其中之一。

  歡潭村是個歷史名村,村口有一直徑3米、深約1米的水潭,相傳宋朝岳飛行軍至此,飲潭水而歡,故名歡潭。而“五義”——“義倉、義學、義渡、義診、義葬”則是歡潭村人傳承千年的優(yōu)秀品質。

  隨著時代的變遷、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如今的歡潭人在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將其升華為“忠、義、和、本、清”的新“五義”,并結合這一文化內涵,依托“五義”家園社會組織,積極培育義倉、義學、義渡、義診、義養(yǎng)5支服務隊,與蕭山老年病醫(yī)院達成共建協(xié)議,設立每月義診日,為村民提供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建設老年食堂,推進居家養(yǎng)老服務。

  走進歡潭村,小橋流水、粉墻黛瓦,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情。9月27日開張的五義食堂就位于歡潭旁邊,“我們這里平均每天有40多人來吃飯。”村黨總支副書記陳華君介紹說,90多歲的龐如云老人是這里的常客,她每天走十幾分鐘來吃飯,風雨無阻,有人勸她別來了,給她把飯菜送到家里去。她卻說:“沒事,每天走一走,活動活動,身體健康。”

  吃完飯,老人們還不愿意回家,在這里說說話,看看電視,笑容洋溢在臉上。

  除了歡潭村,蕭山區(qū)還通過深入推進養(yǎng)老助餐服務,提煉助老、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等元素,形成了“幸福璇美”“華鋒五德”“孝義裘家”等各具特色的鄉(xiāng)村文化,將老年食堂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家園,促進了家庭和睦、鄉(xiāng)風文明、社會和諧。

  蕭山區(qū)“三心”助餐服務模式是構建多元化養(yǎng)老助餐服務的有益嘗試、完善養(yǎng)老助餐服務體系的有益探索,“進化鎮(zhèn)7個村試點解決子女煩心、老人犯愁的事,得到了老人及家屬的廣泛認可,敬老愛老氛圍日益濃厚。”蕭山區(qū)民政局副局長葉臻剛說,“接下來,我們要規(guī)范收費標準,提倡部分免費與適度收費相結合,即2元-6元的梯度模式,同時完善為老助餐補貼力度,讓老年食堂能夠持續(xù)運轉,把‘三心’助餐服務模式復制到更多的村(社區(qū))中,增加老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1.2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