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分層分類救助 精準解決相對貧困
——浙江創新建設“1+8+X”大救助體系實錄(下)

時間:2020-08-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 亮

  2015年,浙江省以高于全國絕對貧困線兩倍的標準,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現象,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其中,社會救助有力發揮了兜底性、基礎性保障作用。

  如今,瞄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以“浙里救”大救助信息系統為數字平臺的浙江社會救助體系,正朝著分層分類的梯度救助加速演進,一個精準解決相對貧困的社會救助長效機制正在浙江落地。

  分層次施救

  “兩線合一”提高精準救助幫扶水平

  浙江省的“兩線合一”是指低收入農戶認定標準線與低保邊緣戶認定標準線的合一。

  過去,低收入農戶由農業農村(扶貧)部門認定,低保邊緣戶由民政部門認定。但是,由于收入財產認定標準、動態管理和核對方式不同,致使原本密切關聯的兩件事自成體系。一些低收入農戶無法享受低保邊緣戶的救助政策,一些低保邊緣戶又無法享受低收入農戶的扶貧政策,好政策打了大折扣。

  問題是前進的動力。2015年以來,浙江民政和農業農村(扶貧)部門堅持統籌聯動,先后下發了關于低收入農戶認定、社會救助與扶貧政策銜接的多個文件。2020年3月,省農業農村廳(扶貧辦)、省民政廳聯合下發《關于做好低收入農戶與低保邊緣戶認定標準“兩線合一”工作的通知》,明確低收入農戶由農村低保戶、低保邊緣戶、特困人員構成,可以同時享受救助政策和扶貧政策。救助對象由民政部門認定、核對,扶貧等部門協助調查、共享數據。

  據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曹淵介紹,真正實現“兩線合一”的重大突破,是從做強“浙里救”開始的。“有了‘浙里救’,困難群眾的基礎數據準確翔實,動態管理的決策分析科學客觀。所以省委省政府最終決定,救助對象由民政統一認定、經濟狀況由民政統一核對、救助需求由民政統一發布。”

  “‘兩線合一’是我省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內容,實現了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精準救助幫扶水平的雙重效果,對做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意義重大。”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方仁表說。

  據悉,省民政廳已將農業農村廳(扶貧辦)2019年底在冊的88.65萬低收入農戶數據,與截至今年2月的在冊低保戶、低保邊緣戶和特困人員數據進行了比對。“經過‘浙里救’全省通核,我們清退了低收入農戶中不符合社會救助范圍的6.96萬人,另有2.67萬人被系統預警‘可能存在困難’。”曹淵介紹,對這部分對象,各地民政部門將對接農業農村(扶貧)部門,共同做好申請和審批工作,實現“應保盡保、動態調整”。

  分類別關愛

  啥難處都有人問有人管有人辦

  在“兩線合一”政策護航、數字賦能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浙江省建立了困難群眾探訪關愛制度,以組團結對、購買服務、鄰里互助等方式對困難群眾予以幫扶,實現困難群眾的需求有人問、有人管、有人辦。

  各地在落實探訪關愛制度過程中,探索形成了很多既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又符合困難群眾新期待、新要求的寶貴經驗。杭州市西湖區文新街道競舟社區在區民政局指導下,建立的“轄區民警+社區醫生+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社工”組團探訪關愛機制,就頗具代表性。

  競舟社區黨委書記田榮萍告訴記者,他們將困難群眾分為高風險對象、重點對象和一般對象,分別確定不同探訪頻次。“每次探訪后,我們把采集到的需求錄入‘浙里救’,充實到困難群眾的‘一人一檔’。”田榮萍介紹,對于這些需求,政策能解決的,系統轉辦、部門接力;解決不了的個性問題,通過“浙里救”公布求助信息,由社會力量領辦。

  社區居民陶力患有椎管腫瘤,去年病情加重后,寸步難行。低保、殘疾加獨居,使他成為社區的重點探訪對象。“社區工作人員每周都來看我一次,平時也經常給我打電話、發微信,問我需要什么。”陶力告訴記者,對他來說最難的是做飯,“我在灶臺前放了一個凳子,但每次把自己從輪椅上移到凳子上都很費勁。”

  吃飯難的不只是陶力,這一問題還普遍存在于高齡獨居老人身上。西湖區民政局整理匯總了“浙里救”的探訪關愛需求數據,并與餐飲協會、愛心企業等達成合作,開始試點為困難群眾和高齡老人提供免費餐食。陶力吃飯難的問題因此得到了有效解決。

  “如今,送餐成了我們開展探訪關愛的新抓手、敲門磚。”田榮萍說。

  分工式參與

  對特殊群體精準匯聚愛的合力

  麗水市縉云縣東渡鎮雅宅村的李軍(化名)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在他4歲那年,父親外出務工,至今未歸。5歲時,母親改嫁,從此杳無音信。李軍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這一老一小住在20平方米的房子里,臥室是廚房也是餐廳。

  “特別想有一張屬于自己的書桌。”這是2018年剛升入初中時,李軍最大的愿望。讓他沒想到的是,夢想成真的日子很快就來了。

  2018年,在浙江省民政廳和省婦聯的指導下,省福彩中心、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共同啟動“福彩暖萬家·煥新樂園”項目,通過“浙里救”精準識別特殊群體,為1000名6至16歲的困境兒童裝修改造房間,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同時,由社工和志愿者對這些兒童開展長達1年的關愛陪伴,逐步建立完善孩子及其家庭的社會支持網絡,帶領孩子走出精神困境。

  截至目前,項目帶動了省內外近300家社會組織、11萬人次社工和志愿者、超過108萬戶淘寶愛心商家參與其中。

  李軍的新房間就是一個“集大成之作”: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了水電線路等基礎設施改造,吊頂、地面、墻面等家庭環境裝飾,以及床、書桌、衣柜等家具,甚至把屋頂漏水問題也一并解決;

  ——志愿者幫助安裝擺放家具,還給家里做了“開荒保潔”;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帶著滿滿的暖意送到家中;

  ——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則對李軍啟動了成長陪伴,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陽光的心態。

  從泥墻泥地到新瓦新窗、從昏暗破舊到干凈明亮,煥新的不僅是家容家貌,更是孩子們的精神面貌。

  “改善居住環境只是一個開始,重點是通過項目引導孩子成長、帶動家庭改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方仁表說,浙江將不斷探索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模式,將黨的組織力、社會的動員力與困難群眾的需求相對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讓各類困難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關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2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