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打造服務品牌 共建和美家園
——從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城鄉社區業務展示交流活動看社區建設成效

時間:2020-09-0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陳伯平

  為進一步推進村(社區)干部專職化管理,為社區治理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撐,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民政局近日舉辦城鄉社區業務展示交流活動。8名社區工作者站上“競技場”,以扎實的綜合業務知識和系統的問題處置能力贏得了現場觀眾和評委的一致好評。8個村(社區)分別從黨建引領、民主協商、“微自治”案例等方面展示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品牌。這場別開生面的“擂臺賽”賽出了城鄉社區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良好風貌,賽出了鄉鎮(街道)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的生動舉措與創新成果。

  服務品牌行不行,社區居民說了算

  活動中,情景劇《楓葉物語》反映了永紅街道清三社區的服務品牌建設成效,雖然表演時長不足10分鐘,但感人的故事情景卻讓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說起清三社區,每個居民都會夸贊“紅楓林”社區服務品牌。“紅楓林黨建廣場”“紅楓林書記下午茶”“紅楓情議事園”“黨員365紅楓驛站”等諸多服務項目在服務社區居民、調解鄰里糾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社區總結提煉的“知民心、聚民心、貼民心、樂民心、暖民心”“五心系民”工作法,為社區開展“微自治”工作注入了活力。

  清三社區居民何大爺是“紅楓林”社區服務品牌的見證者。何大爺認為,社區居民遇到了問題或困難時,社區竭盡所能幫助解決,樹立了“紅楓林”品牌的良好口碑。

  社區干部有事搶著干、有困難敢擔當,奉獻自我、服務大家,這就是“紅楓林”精神所在。

  在鐘樓區,像“紅楓林”這樣的社區服務品牌還有許多,錦陽花苑社區“曉婷說事廣場”、荷花池社區“三合一”管理模式、鄒傅村委“六家”工作法等一批社區服務品牌在推動社區協商、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社區治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服務效果好不好,社區居民說了算

  本次活動的個人業務展示環節,分別設置“一站‘智’勝”“社區論‘見’”“可圈可‘點’”等板塊,重點考察社區工作者的綜合業務能力。

  “申請低保時,獨生子女獎勵金、殘疾人補貼、廉租住房補貼、贍養費這4個項目,哪個不計入申請對象家庭收入?”“90至99周歲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尊老金多少元?”“戶籍不在本社區的居民可以參加居委會換屆選舉嗎?”……面對這些必答題、搶答題,參賽選手們個個對答如流,他們怕的不是這些題目的難度,而是擔心自己搶題的速度,生怕出手“慢一拍”,錯失了答題的先機。

  兩輪比賽結束,場上的選手所得比分不相上下,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透過分數,顯示的是社區專職工作者對業務工作的熟練程度。大家都知道,只有掌握了嫻熟的業務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

  精彩的還是“社區論‘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對于‘高空拋物’這個社會問題,作為社區工作者,你認為應該如何有效治理?”……針對主持人拋出的綜合分析題,選手們信手拈來,言談之中可見他們對于社區工作的執著與熱愛。他們的回答,贏得了現場評委的高度肯定。

  從2019年開始,鐘樓區試點推進社工全覆蓋,社工有了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居民中間,通過主動聯系居民、服務居民,提升社區居民對社區生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同時,鐘樓區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建設走上了社會化招聘、契約化管理、專業化培訓、職業化運作的良性軌道。2019年,全區出臺了社工職業化體系建設“1+7”系列文件,在提升社工能力結構、增強社工專業素養、激發社工干事創業精氣神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有了這樣的一支隊伍作保障,社區居民對于社區服務滿意程度不斷提升。

  社區治理優不優,社區居民說了算

  2019年,鐘樓區民政局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借助駐常高校力量,率先開展社區需求大調查,通過“線上+線下、問卷+走訪”等方式,形成《城鄉社區居民調查藍皮書》,為精準開展社區服務提供信息支撐。圍繞社區居民的多樣化需求,通過區-鄉鎮(街道)-社區聯動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居家養老、文化、體育休閑等社區服務,提升社區居民生活的舒適感。

  今年以來,鐘樓區緊盯省級現代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建設方案,創建工作在鄉鎮(街道)、社區層面全面鋪開,并在社區資源整合機制上推進創新。

  一是突出黨建引領。以區域化黨建為紐帶,借力黨的組織優勢,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建體系,實現社區治理人力、物力、組織等資源的有效整合、共建共享。依托黨建網格下沉社區資源,將社區黨建與網格化治理高度融合,促進社區各類資源精準供給、便捷使用。

  二是突出平臺建設。探索搭建“區-鄉鎮(街道)-社區”三級資源整合平臺。分類建好“12349”便民服務中心、“社區天天樂”文化服務中心、區社會組織服務發展中心、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區志愿者服務中心等專題平臺,深度聚集、做精做優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服務、文體活動、養老服務等資源。街道統籌建立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在承接區級專題平臺資源的同時,加強轄區資源整合,豐富資源種類、充實資源總量。社區著力建設資源供給平臺,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社區APP、樓道微信群等載體,將各類資源精準、高效地提供給社區居民,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三是突出整合方式。整合建設街道共享服務平臺系統,借力嵌入居民廣泛使用的各類終端程序,實現資源信息精準采集,歸類處理,“一站式”配送服務。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共建單位、社區志愿者“五社聯動”,提升社區資源整合能力。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鐘樓區民政局始終把社區居民的呼聲當成“第一信號”,把社區居民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社區居民的滿意看作“第一標準”,通過全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著力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