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剛
近年來,陜西省大力推進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通過強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支撐、創新服務模式,夯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礎,高質量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強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支撐
完善政策法規體系。陜西省近年來相繼出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老年人優待服務辦法》《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關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若干意見》《居家養老服務規范》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等一系列操作性強的政策文件,涵蓋規劃用地、金融信貸、稅費減免、社會參與等方面,為全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法規保障。
加大資金投入。近年來,省級福彩公益金累計投入22.52億元,共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13894個。其中,城市日間照料中心96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2132個,分別覆蓋了33.4%的城市社區和71.29%的行政村,特別是11個深度貧困縣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實現了全覆蓋。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省民政廳聯合9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快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和定期探訪制度的通知》,通過建立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志愿者為骨干的“四社聯動”服務模式,依托城鄉社區建設,將4.5萬農村留守老年人全部納入關愛服務體系之中。
推動改革試點。自2018年西安市、寶雞市被民政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到2020年,陜西省10個設區市有8個獲得試點資格。今年漢中市、楊凌示范區又被列為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同時推廣寶雞市、韓城市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化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做法與經驗,全省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推廣西安市“城市15分鐘養老圈”和寶雞市“互聯網+智慧養老”經驗,提高了全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質量。
突出養老人才隊伍建設
完善四級培訓體系。2018年,省民政廳聯合財政廳下發了《建立和完善養老護理員培訓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采取分級培訓模式,建立健全省、市、縣、養老機構四級培訓體系。依托開設醫學護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建立了5個中高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每年開展中高級護理員培訓。各地設立1個市級養老護理實訓實習點,開展崗前和在崗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自2014年以來持續開展“千人培訓計劃”,鼓勵開展省級和參加全國性職業技能競賽,已累計培訓8000人次。
實施人才戰略。今年,省民政廳聯合人社、財政、教育部門制定《陜西省關于促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升實施意見》,確定22個高校作為省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建立依托各類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或相關課程、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和“1+X”證書試點與推廣的學歷人才培養機制,建立科學合理、配置適當的梯次型人才隊伍,并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鑒定工作,建立薪酬待遇與崗位績效、職業技能水平掛鉤的考核激勵機制。
創新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解決城市養老難題,陜西省民政廳提出10項具體措施,指導各市編制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規劃,集中打造一批集養老護理、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積極推動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全省101個社區開展“互聯網+養老”試點工作,為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居家養老服務。目前,西安市、寶雞市通過“線上信息云+一鍵呼叫+線下上門服務”模式,實時掌握居家老人健康數據、活動軌跡、定位安全等信息,讓更多老人享受“離家不離小區”的便捷服務。
推進醫養康護一體模式。重點發展“醫養融合、康護一體”模式,各地市打造健康養老產業基地,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醫院規劃建設集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養老為一體的老年護理院,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小型養老機構向社區護理院轉型。銅川市充分發掘孫思邈“藥王”文化資源,建設66家孫思邈中醫堂,成立283個家庭醫生醫療團隊,圍繞打造“6+6+N”居家養老模式,推進醫養結合無縫銜接。榆林市榆陽區針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日常生活照護和康復治療開展“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成效顯著。
優化“時間銀行”。陜西以居家社區養老為基礎,以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技術為依托,探索出了“政府+企業”建平臺、“公益+市場”強運營、“線下+線上”優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時間銀行”。其中,咸陽市“時間銀行”智慧健康養老新模式成功入圍“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拓展“扶貧開發+養老”新思路。積極發揮農村互助幸福院在農村居家養老中的基礎和平臺作用,全力打造日托型養老模式。2017年,省民政廳聯合省財政廳出臺了《關于規范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關于對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和運營管理情況進行績效考評的通知》《關于印發﹤省級福彩公益金資助農村互助幸福院績效考評“以獎代補”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從制度、考評、資金等方面對農村互助幸福院進行規范、監管和扶持,推動了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了有效作用。(作者單位:陜西省民政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