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鵬飛
在全民共同戰“疫”的大考面前,安徽省阜陽市充分調動城鄉社區廣大居民群眾的積極性,以社區治理創新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群眾自治: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為切斷疫情傳播渠道,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入村,呼吁村內居民不聚集、少走動,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龍王村作為全市從湖北返鄉人數較多的村,充分發揮“十戶聯防”制度的作用,實行閉環管理。
“這幾個快遞是李竹園自然村的,這幾個快遞是劉灣自然村的,快遞消毒后,‘十戶聯防’組長會來取快遞,再給住戶送過去。”在申郢村委會疫情防控進出卡點處,九龍鎮黨委書記張志業說,實行閉環管理不僅是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從長遠看,也可以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提供寶貴經驗。
劉國昌是劉伏莊自然村的一名黨員,也是村“十戶聯防”隊伍的一名“聯長”,聯系10戶49人。雙重身份的劉國昌,既是群眾需求的收集者,也是解決問題的反饋者。
“劉大叔,我是高峰,俺兒子有些感冒發燒癥狀,你快來看看吧!”劉國昌接到電話立即來到李高峰家,詢問得知李高峰及其家人均無湖北返鄉人員接觸史,劉國昌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到鎮衛生院檢查。在得知只是普通感冒后,李高峰長出一口氣,連聲向劉國昌道謝。
近年來,阜陽市農村基層“一約四會”建設促進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疫情防控期間“黨員+群眾”的“十戶聯防”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群眾的事情群眾管、群眾辦。
在太和縣郭廟鎮西街村疫情防控宣傳檢查點,村道德評議會成員解海軍、隋強音正在站崗,對外來人員、車輛進行勸返,防止疫情輸入;在王大營村,禁毒禁賭會主動成立巡邏隊,每到一處都耐心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常識,一旦發現有聚眾賭博的,立即批評驅散;紅白理事會上門勸說喜事延后辦,喪事簡辦。截至目前,郭廟鎮停(延)辦婚禮29起,喪事簡辦17起,勸阻制止聚集行為45次。
智慧建設:實現治理現代化和精細化
“崔書記,小區出入證到哪里領?”“崔書記,俺家沒菜了,需要出去一趟!”疫情防控期間,潁上縣城市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崔巨發的微信“嘀嘀嘀”響個不停,他看到后都會耐心回復。
為方便社區管理,崔巨發把社區居民按照小區劃分,建立了4個住戶群,每戶居民確定一人進群,包括社區通知在內的各種信息都會及時在群內發布,住戶的一些需求都可以在群內交流,每個群都有管理員,及時答疑解惑,這些群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得知很多住戶外出的目的主要是采購食品后,崔巨發與社區附近的一家大型商超協商,開通“蜂鳥”小程序,居民用微信掃碼即可進入購物界面,無論是米面油還是肉蛋奶,只需手機下單,就可享受無接觸配送。考慮到社區里還有150多戶老年人和殘疾人居民,他們使用網絡不方便,社區志愿者分別包戶包人,及時上門服務,幫助這些家庭送貨上門、處理垃圾,做到疫情防控和群眾生活保障雙統籌。
“7號樓前有垃圾未清理干凈!5號樓居民黃某某在家門口亂倒垃圾!中心花園里有人未戴口罩閑逛!”城市花園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設有全方位的監控平臺,32個監控攝像頭覆蓋所有的樓棟,值班的社區工作人員時刻關注著屏幕上的“風吹草動”,并通過社區廣播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通報。
此外,從全方位檢測預警,到人民醫院智能問診;從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到線上購物和口罩預約配送……疫情防控期間,阜陽市通過12349便民網站時時更新便民信息,為精準戰“疫”提供有力支撐。
問題導向: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公司復工上班了,但小區門口卡點不準本小區住戶的車輛進入,讓停在小區外的路面上。在門口停了幾天,違停短信嘀嘀響,又和卡點溝通,還是不讓進入。”家住潁泉區依水庭院小區的岳女士向街道工作人員反映她在回家時遇到的問題。
岳女士是潁泉區青年創業園區一公司職員,工作外出證明齊全。但是,每天回家的路讓她哭笑不得,人可進車不讓進,將車停在小區外,有時離家還有兩三里路,找停車位也得碰運氣。
“我們了解情況后,像岳女士這樣外出工作需要用車的人不少,而各級相關通告沒有明確規定住戶車輛不讓進入,大多是物業圖省事自行決定的。小區卡點工作人員沒有領會上級通告精神,這也說明我們街道工作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治理重點要多向社區下沉。”潁泉區中市街道辦工作人員向市督導組匯報了這些問題。
為了推動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落地見效,阜陽市抽調市紀委監委、督查考核中心等有關部門精銳力量,成立了督導推進組,下設4個暗訪組和10個督導組,對全市8個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及市經開區進行全覆蓋督導,構成“1+4+10”督導模式,采取明察暗訪、“四不兩直”現場查看等方式深入一線,堅持問題導向,對基層卡點疫情防控進行督查指導,及時回應群眾合理訴求。
“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檢驗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試金石。”阜陽市民政局局長張春表示,“用社區治理創新來落實疫情防控,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一定能勝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