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晨昕
隨著返工復工潮的到來,處在基層治理最前沿的社區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基層社區結合實際推行“一二三”工作法,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基層防線,為遏制疫情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建引領一條主線
筑牢疫情防控戰斗堡壘
秀洲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組建由村(社區)“兩委”成員、專職網格員、社區民警、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志愿者和社區物業人員等組成的疫情防控群防群治隊伍,全區146個村(社區)黨組織自覺沖在疫情防控最前沿,1萬余名黨員志愿者主動請纓投身一線聯防聯控。在重點區域組建臨時黨支部,發揮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在防控一線建起堅強戰斗堡壘。截至目前,秀洲區共建立一線臨時黨支部113個,黨員先鋒隊211支。在出臺走訪慰問、物資保障等關心關愛一線工作人員舉措的基礎上,秀洲區進一步制定關心關愛“雙十條”,從政治上、組織上、生活上對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村(社區)黨員干部給予關愛,進一步激勵村(社區)黨員干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擔當作為。
線上、線下兩條路徑
推動疫情防控全網覆蓋
線上發揮“微家園”作用。秀洲區將113個村、36個社區劃分為592個網格、4739個微網格,并因地制宜建立掌上微網格,第一時間捕捉疫情防控排查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通過“微家園”平臺第一時間轉發權威信息,讓社區居民及時準確掌握疫情防控形勢,既消除僥幸心理,又避免過度恐慌。收集最新的疫情防控知識,由網格員發布到“微家園”平臺,倡導科學過節方式。發動社區居民,對發現疫區來人或感冒發燒的情況,通過“微家園”上報,由網格員及時處置,打響防疫人民戰爭。
線下發動多元主體參與。一是充分發動本村(社區)干部、預備役民兵、網格員、退伍軍人、普通村(居)民,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做好信息摸排、宣傳報道、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油車港鎮以綜治46個網格為基礎建立1100余個微網格,搭建“鎮-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組-戶”的網格架構,形成“大包圍、小網格”防控格局。二是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新居民志愿者等村(社區)外人員充實一線力量。秀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員干部全部下沉到網格,領銜駐點企業摸清員工返崗信息。同時,以鄉音、鄉俗、鄉情為紐帶,積極引導新居民參與疫情排查和防控。
分類抗“疫”三種模式
實現疫情防控因地制宜
城市社區聯手物業,建立源頭防控模式。以秀洲區秀清社區為例,該社區對居家隔離的家庭,由社區和物業搭班,形成二對一服務,每天定時聯系,要求其自測體溫并上報,定期為其采買物資并送貨上門,通過在門上貼“福”字的方式進行封門隔離。同時,以小區為單位組織物業成立防疫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對小區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
鎮村社區發揮自治作用,建立重點防控模式。秀洲區大橋村將“365群眾工作制”聯戶的農戶納入管轄,聯系農戶做好自家租客管理,關注新居民人員動向,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實。同時,推出兩張專屬卡,加強重點人員防控。“流動人員出入卡”由村(居)委會通知房東來領取,一戶一卡,新居民憑此卡和身份證出入小區,同一時間一戶人家只能由一名居民外出采購。“疫情防控人員信息卡”需要用人單位填寫信息并蓋章,上班的新居民憑此卡和身份證出入小區。秀洲區新塍鎮陡門村有836戶農戶,新居民有近4000人,屬于人員密集小區,通過兩張專屬卡讓卡點人員能夠較快識別進出人員,有效緩解了排隊進出和居民因反復檢查產生的厭煩情緒。
城鄉接合部社區聯手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建立多方防控模式。秀洲區充分發揮社區社會組織深入社會基層、貼近民眾生活的優勢,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有效緩解城鄉接合部社區在基層人力和治理資源方面的短缺問題。新城街道東升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外地租戶較多,春節期間返程流動人口給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該社區通過發動新居民和諧之家工作室和組織新居民參加志愿服務,進行排查、登記,緊盯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領域外來人員防控。該社區內的木蘭公益服務站、巧娘工作室、新升社工事務所也積極發揮作用,把每一張防疫告知書發放到承租者手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勸導聚集人員返回各自家中、出門戴上口罩,并為社區內的獨居老人提供商品代買等服務,保證老人基本生活所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