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北京市大興區持續深化殯葬改革,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
推動殯葬事業健康發展——
大興區的惠民殯改大動作

時間:2021-04-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安 娜

近年來,北京市大興區積極推動殯葬事業健康發展,以滿足群眾殯葬需求為出發點,以整頓規范殯葬市場為重點,在北京市做到“五個率先”,即率先啟動殯葬改革、率先制定殯葬設施規劃、率先開展散墳遷移、率先成立殯葬行業協會、率先取消醫療機構太平間,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不斷補齊殯葬公共服務短板,有效規范和優化殯葬服務管理,顯著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出臺多項惠民政策

覆蓋從殯到葬全過程

為進一步減輕百姓的喪葬負擔,大興區近年來制定并完善了多項惠民政策,關鍵詞是“免費”。

2018年,該區針對大興區戶籍亡故居民,出臺遺體免費接運、免費冷藏(3日內)政策;針對生前為低保對象、優撫對象、見義勇為人員、區級以上勞模的居民,出臺遺體接運、遺體冷藏(3日內)、遺體整容、遺體告別、遺體火化、骨灰寄存六項免費政策;殯儀館停車場免費使用。

2019年,針對大興區戶籍亡故居民,該區又進一步加大殯葬惠民力度,出臺骨灰免費寄存3年,告別廳降價10%,成本價銷售壽衣、壽棺、壽盒等政策。大興區殯儀館館長門春雷告訴記者,在北京市內故去的大興戶籍逝者,無論距離多遠,殯儀館都會提供免費接運遺體服務。

一項項帶有溫度的殯葬惠民政策,每年直接為群眾減少殯葬支出約400萬元,并帶動了全區殯葬市場價格的整體下調。

“今年,大興區還計劃出臺《生態安葬補貼辦法》,開辟出一塊生態節地安葬墓區,免費為群眾提供生態安葬服務,實現惠民政策從殯到葬的全過程覆蓋。”大興區民政局殯葬管理所所長張月光說。

完善殯葬設施布局

農村公益性墓地全覆蓋

為提高殯葬設施整體服務水平,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與園林、財政等部門充分溝通,于2019年5月啟動《殯葬設施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按照這張發展藍圖,全區各殯葬設施的布局更為合理、優化、科學,建在哪里、建多大規模、建成什么樣,都有了清晰描述。

記者在規劃中看到,2021年底前,大興區每個鎮至少建成一個公益性墓地,實現農村公益性墓地全覆蓋,形成“一館(區殯儀館)、兩墓(天堂公墓和天慈公墓)、多園(各鎮公益性公墓)”的殯葬設施服務體系。

在西紅門鎮西三路西側,占地4萬平方米的西紅門鎮公益性公墓第一期已建設完成。“為了滿足全鎮27個村戶籍村民的安葬需求,我們在一期建設了5341個墓穴的基礎上,正在進行二期建設,預計穴位6400多個。”西紅門鎮副鎮長姜曉穎介紹,“按照全區統一標準,墓穴全部以節地生態標準進行建設,雙人穴不超過0.8平方米、單人穴不超過0.5平方米。”

建設公益性公墓的同時,大興散墳治理工作也全面啟動。2019年11月,《大興區散墳遷移工作方案》出臺,全區大范圍摸底排查“三沿五區”,共發現1.5萬座散墳需要治理。“散墳治理的方式共有3種:遷入公益性公墓、就地深埋和自行遷出。根據不同情況,村民可以獲得相應的基礎性補貼和獎勵性補貼。目前,已有9600余座散墳完成治理。”張月光說。

在西紅門鎮新建一村河道旁,一塊平整的土地將栽上綠植,很難想象這里曾經分布著71座散墳。姜曉穎介紹,全鎮給各村制定了治理時間表,已有8個村的284座散墳遷入公益性墓地,遷移、造碑、刻字等所有服務都免費,不需要老百姓出一分錢,得到了普遍的支持和認可。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鎮村兩級紅白理事會全覆蓋

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2020年6月,大興區率先在北京市建立區級殯葬協會,規范行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行業自律。“協會成立以后,我們把指導各鎮(街道)、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來抓。”大興區殯葬協會會長尤淑鳳介紹,目前,全區20個鎮(街道)紅白理事會完成注冊登記,520個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完成備案,實現了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紅白理事會全覆蓋。為加強黨建引領,村級紅白理事會理事長全部由村支部書記擔任。

在北臧村鎮公益性公墓內,幾間簡易房屋坐落其中,這里是北臧村鎮紅白理事會的工作場所。北臧村鎮民政科科長王廣齊告訴記者,作為全區紅白理事會建設試點,北臧村鎮在2019年設立了1個鎮級和17個村級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成立以后,大力倡導文明節儉的喪葬新風,“以前辦喪事、喜事,一桌飯菜動輒數百上千,現在宴席的標準統一定為500元一桌,既給家庭省錢又減少浪費。”北臧村鎮紅白理事會理事長李玉深介紹,理事會還啟動了對村紅白理事會和服務供應商的監督考核機制,以更好地保障服務效果。

據了解,在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鎮、村兩級紅白理事會也向逝者家屬提出“喪事新辦”倡議,白事堅持從簡選擇,禁止占道搭建靈棚,不再燃放鞭炮、擺臺唱戲、拋撒紙錢,等等。

斬斷非法利益鏈條

醫療機構“太平間”全取消

今年1月1日,大興區殯葬改革再出利劍,取消所有醫療機構“太平間”,由區殯儀館直接與各醫療機構對接殯儀服務,從源頭上斬斷了非法殯儀服務利益鏈。

在大興區殯儀館,司機郭濤剛剛從大興區人民醫院接運回一具遺體。郭濤告訴記者,全區“太平間”取消以后,大興區殯儀館指派兩輛專車24小時待命,專門負責這些醫療機構的遺體接運工作。三個月以來,共向這些醫療機構派車340余次。

為了進一步解決實際運行時遇到的難題,大興區民政局定期與醫療機構召開碰頭會,互相交流意見、建議和需求。張月光介紹,“不久后,大興區殯儀館將在區內主要醫療機構設立服務點,便于雙方工作的更好對接。”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殯葬改革,換來的是新風取代了舊俗。

大興區委社會工委書記、區民政局局長張輝說,殯葬改革是關系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大興區將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完善殯葬設施建設,提升殯葬服務水平,倡導綠色文明殯葬理念,維護良好的殯葬市場秩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