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聚焦“兜底、銜接、應急”的吉林社會救助之策

時間:2020-09-1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亓智勇

  “堅持凡困必幫、有難必救,著力強化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城鄉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兜牢民生底線……”近日,吉林省民政廳聯合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緊緊圍繞“兜底、銜接、應急”,明確提出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質量、適度擴大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強化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完善急難社會救助制度、提升基層經辦服務水平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加大對貧困人口、低保對象和失業人員幫扶保障力度。

  吉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綜合考慮疫情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影響、前期已出臺政策落實成效的基礎上出臺《實施意見》,既注重社會救助制度與失業保險等政策的銜接,又注重新的救助政策措施與以往政策措施的銜接,體現了落實既有政策與出臺新的政策相結合、實施階段性救助措施與完善長期政策相統籌、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與優化救助程序相統一,進一步提升了社會救助制度效能和應對能力,強化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網的作用和功能。”

  《實施意見》擴大了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按程序審核確認后,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將低收入家庭認定條件適當放寬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地低保標準但低于低保標準2倍,最大限度提高了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三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且未納入本省或其他省份低保范圍的,參照急難型救助方式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原則上每人救助不超過1000元(含1000元)。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有效銜接民法典中對未成年人的法律界定,救助標準原則上不得低于省定最低指導標準。

  《實施意見》更加注重對重病重殘、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嚴格落實低保對象分類施保政策,將低保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殘人員、70周歲以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對象納入重點保障范圍,分類視情按當地低保標準的一定比例增發補助金。嚴格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一方面將有集中供養需求的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機構供養,統籌調配區域供養床位,不斷提升機構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建立健全定期探訪制度,引導和支持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者等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但未申請的殘疾人,協助其辦理相關手續,切實做到應補盡補、按標施補、按月發放。全面落實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政策,重點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發放工作。

  今年以來,吉林省各級民政部門區分情況落實救助政策,逐戶逐人對賬銷號,將1.55萬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在返貧風險貧困人口、建檔立卡邊緣人口納入農村低保和特困供養。《實施意見》緊密對接兜底脫貧任務,提出重點做好嚴格落實省定最低指導標準工作機制、扎實開展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三項工作,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質量。

  《實施意見》要求,強化急難社會救助功能、簡化優化審核確認程序,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權力下放,完善省、市、縣三級核對平臺,推行“互聯網+社會救助”,切實提高基層服務水平。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吉林省各級民政部門從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入手,及時調整完善社會救助政策措施,累計發放補貼資金2.3億元,救助困難群眾411.47萬人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1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