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碩
全國范圍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以來,陜西省咸陽市民政系統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重要任務,結合工作實際,及時部署、立即行動、全面展開,以社區為主戰場,沖鋒在困難群眾服務最前線,堅守著殯葬服務最后防線,吹響了民政系統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沖鋒號。
聚力緊盯社區 夯實疫情防控基礎
社區防控工作,是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環節。接到疫情命令后,全市249個社區和1783個村立即行動,公職人員、支部黨員等走向一線,進門入戶摸情況、電話查詢找源頭、拉出橫幅搞宣傳、小區設崗嚴登記、測溫檢查逐人過。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157萬余戶、504萬余人,發放疫區來陜人員健康提示書6397份;動員排查力量6.3萬人次;設置村(居)排查點8527個;村(居)巡邏隊5725個;發放宣傳資料78萬余份;懸掛宣傳標語2.5萬條;村(居)公共環境衛生打掃消毒2.2萬次,實現社區宣傳全覆蓋、社區排查全覆蓋、衛生整治全覆蓋和信息上下暢通。
民政部門堅持以“五化”(細化工作責任、強化排查防控、深化疫情監測、優化社區管理、活化信息宣傳)為抓手,制定印發社區(村)疫情防控“十點要求”,依托鄉鎮(街辦)對村(社區)居民進行地毯式逐戶摸排,逐人登記造冊。及時設立疫情防控排查點、巡邏隊、出入證登記點、體溫檢測點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同時,全面落實“一清三防”(底數清,因地施防、因人施防、因時施防)舉措,建立信息報送機制和24小時值班制度,主管領導和負責人對社區疫情防控各類數據“一口清”,以街辦為基礎設立聯防區,動員社區駐地單位和物業公司共同整治環境衛生,確保轄區公共場所滅菌消毒無死角。積極教育引導群眾,自覺遵守勤洗手、少出門、戴口罩等防控要求。在發生疑似或確診病例后,各相關單位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聯動通報信息,疑似病例全部實行集中留觀隔離,確診病例由衛健部門集中收治,鄉鎮(街辦)、社區(村)立即排查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人員,逐人登記,防止疫情擴散。
沖鋒在一線 及時救助流浪人員
城鄉居民在疫情防控中能夠居家自我保護,但流浪乞討人員流落街頭、極易感染。為此,全市12家救助管理機構扎實做好入站體檢、街面救助等各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新入站人員增加入站前體溫檢測前置流程,設立獨立生活區域,每天監測體溫和其他體征。
黨員突擊隊沖鋒到最前線,加大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對巡查中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及時發放口罩,動員家人及時接回妥善安置。加強機構內食品、飲水、用藥等安全管理,做好設施設備消毒、衣物清洗等工作,暫停湖北籍受助人員送返工作。2月4日下午,市救助管理站服務對象方某突然出現發熱情況后,站黨員突擊隊工作人員立即采取隔離觀察措施,送往市中心醫院發熱門診篩查,診斷結果為普通感冒引起發熱,目前已帶藥接回站內,體溫暫時恢復正常。
堅守最后防線 做好殯葬服務工作
及時妥善做好逝者遺體轉運、火化、安葬工作,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市民政局要求全市殯葬服務部門在有序保障逝者火化的基礎上,暫停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公墓安葬和各類祭奠活動,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密集度。市殯儀館制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人員遺體處理工作方案》,館黨支部成立疫情防控和遺體處理黨員突擊隊,設立遺體處理和后勤保障兩個專業小組,指定一輛遺體接運專用車、一名遺體接運專職司機、一組專職抬尸人員、一條遺體專用火化通道、一臺火化爐,在2月1日晚按照“疑似從有”原則處理一具隔離觀察湖北來咸人員遺體中,市殯儀館嚴格按照程序,在做好自身消毒和防護工作的同時,順利完成遺體登記、接運、火化處理等工作,做到響應及時、處置規范、防護安全。
全力保護大后方 切實保障老小健康安全
養老和兒童福利機構中的老年人、兒童屬于易感人群。民政部門提前介入、主動作為,自1月26日起,全市32家養老服務機構和2家兒童福利機構及35個城市日間照料中心、973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暫時禁止各類探訪行為、志愿服務,除工作人員外,外部人員(含老年人家屬、朋友)不安排探訪進入,入住的人員不得外出,不接受新入住老年人。同時,加強養老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自身防護,加強應急值班,嚴控人員進出并嚴格登記,切實保障機構內老人和兒童健康安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