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在戰“疫”中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時間:2020-03-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黃慧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江蘇省宜興市宜城街道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不斷聚集抗“疫”力量,社區工作者、居民群眾齊心協力,在這個特殊的考場上,交出了一份共筑平安家園的精彩答卷。

  共建“抗疫防護墻”

  宜城街道有35個社區(村),轄區面積大、居住密度高、人員流動強,對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嚴守一個口、織密一張網、宣傳全覆蓋、服務到家門”的要求,出現任務重、人手緊、壓力大的實際困難。然而,只要社區(村)出現一處破口,那么構筑起全市堅強抗“疫”“防護墻”就是一句空話。

  打贏這場阻擊戰,宜城也有優勢——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品牌已深入人心。于是,他們著力動員更多社工和居民志愿者凝聚到共建的旗幟下,值守到一線,暫別小家為大家,守護居民的生命安全。

  村轉居的土城社區建有社區黨建聯盟,他們呼吁各聯盟單位參與防疫戰,迅速建成了一支由59名在職黨員組成的突擊隊,參與到社區各項防疫工作中。

  曲坊社區內有多位少數民族群眾在此聚居,外來務工人員在冊登記數為2785人,居民報名爭當“家園守門人”,帶著小喇叭到小區及村莊進行地毯式宣傳,成為抗“疫”期間亮麗的風景線。

  同時,全街道各社區(村)志愿服務工作人員身著紅色馬甲,每天出現在小區的巷弄里、樓宇間、出入口,他們是黨員,是志愿者,更是抗“疫”“防護墻”當中的堅實一分子。

  共治疫情無盲區

  初步排摸發現,全街道共有疫情重點地區來宜人員3534人,分散居住在260多個小區,加之相關企業復工帶動的人口流動性增加,防止發生交叉感染成為當務之急。

  社區治理創新方式轉型發展,扁平化管理,有事大家一起來解決。宜城街道科學研判疫情發展趨勢,成立了抗“疫”信息組、體溫檢測組,廣大社工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工作者齊上陣,各社區(村)紛紛組織志愿服務團隊,精準應對、嚴防死守。

  地處市中心的老社區新華社區,整合轄區派出所、物業公司、企業等黨組織資源,集聚多元力量,構建社區、小區、樓道和家庭四級防控體系。抗“疫”志愿者對轄區內所有小區、超市、賓館等進行摸排。對摸排出的重點人員,每天進行2次上門體溫檢測,對小區內的樓道、垃圾桶、公共場所周圍進行消殺,確保疫情防控無死角。

  在戰“疫”過程中,許多新老社工當起了“戰疫志愿兵”。今年春節長假,85后社工、徐壩社區主任吳媛媛每天奮戰在戰“疫”防線。大年初五,她突然接到了父親的來電,得知外婆突然離世的消息,她強忍悲痛,瞞著所有人,轉身又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現在這個時候,我必須堅守在崗位上!” 吳媛媛說。

  打造 “無疫空間” 共享健康生活

  宜城各社區(村)堅持源頭治理,采用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打造無疫安全空間。社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后,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了些許不便,徐壩社區便聯合轄區內的生鮮超市,拉起居民微信群,打造線上共享商店,居民只需列出購物清單發在群里,第二天志愿者便會送貨上門。

  社區防控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各社區(村)便打造了志愿者共享平臺,打通志愿者招攬的便捷渠道,吸納更多居民加入到戰“疫”隊伍中,填補了社區防控人員的缺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2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