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復工復產 “三社聯動”再努把力

時間:2020-03-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袁 慧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重要指示要求,連日來,江西省民政廳大力強化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在復工復產“疫”線,譜寫了大愛民政之歌。

  精準為先 巧搭“三社”協助支持網

  支持復工復產,是新一輪戰斗。江西省民政廳科學謀劃,積極整合“三社”資源,要求精準施策,分區分級落實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加大對轄區內企業復工復產協助支持力度。社區做到防控機制到位,協助服務到位。行業協會商會廣泛收集行業訴求,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的實際困難。社工、志愿服務組織通過“愛心隊”“突擊隊”等志愿服務形式,分層次、分類別地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中的個性化問題。

  在南昌市青云譜區三家店街道何坊南社區、徐家坊街道谷市街社區、廣州路社區等30多個復工復產較多的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組合發力,組建“社工+黨員+志愿者”的防疫工作隊伍,依托社區駐點社工社交平臺和區樞紐型社會組織平臺,建立抗擊疫情微信群,鏈接社會愛心資源,為社區復工復產員工提供幫助。

  由于防控物資不足無法正常復工,不少企業因此困擾不已。對此,蓮花縣企業家愛心商會緊急推出“會員暖心行動”,搭建物資采購平臺,解決復工企業物資采購難題,同時爭取市里物資配額計劃,幫助會員企業緊急采購4500只口罩。

  撫州市藍天、藍豹、紅十字雄鷹、雪豹等18支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組織,主動組織志愿者對當地火車站、客運站等公共區域進行防護消殺,確保復產復工員工公共出行安全。

  隨著更多地區風險等級下調,企業復產復工加速推進,更多的村(社區)、行業協會商會、社工志愿服務組織緊鑼密鼓地投入到這場無聲的“戰斗”中。

  服務為本 織密“三社”民生保障網

  “各位市民朋友,解封是為了復工復產,在此期間請大家不要放松警惕……”

  每天早上8點,新余市知心志愿者協會、巾幗學雷鋒志愿者協會、手牽手志愿者協會等10家社會組織的工作人員就已在大街小巷播放防控知識和復工復產注意事項,提醒返工人員加強自我防護。

  為幫助復工復產員工解決后顧之憂,江西省民政廳要求各地密切跟蹤當地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要求,借助“三社”力量,全力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后的各項民生保障工作。如村(社區)強化科學統籌防控疫情和服務群眾工作,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盡可能方便社區生產生活,避免“簡單化”“一刀切”。各類社會組織、愛心人士要為家庭生活存在困難的復工復產員工,開展醫療、子女助學、社保、住房等幫扶救助。

  為有效化解復工復產心理顧慮,開通18條社會工作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熱線。江西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江西省心理援助與研究中心及江西省協作者、南昌心靈家園、吉水同心等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主動為留守兒童、老年人開通咨詢熱線,提供防疫宣傳、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專業服務。萍鄉市樂善居民服務中心組織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醫師等專業人員主動為生活困難家庭、殘疾人家庭提供線上咨詢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有226個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志愿服務組織和43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志愿服務,全省參與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社會組織累計超過2100家。

  創新為要 夯實“三社”營商環境網

  “三社聯動”,貴在創新。唯有創新,才能拓寬生存空間,也唯有創新,才能贏得廣泛支持。

  面對這個不尋常的“開工季”,江西省民政廳持續強化“三社聯動”創新,主推行業協會商會治理創新,打造更好營商環境。在助力復產復工中,特別是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鼓勵各類行業協會商會減免2020年度會員企業會費和服務性收費。有條件的行業,盡可能做到鼓勵會員單位給予相關企業商戶和各類經營主體減租減壓,更好渡過難關。

  江西省燈飾照明行業協會、南昌市進賢商會、新余市水北商會通過發放倡議書、電話、微信群、QQ群等形式,引導會員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鼓勵有條件的會員企業為企業商戶、各類經營主體減免租金。南昌市互聯網創業協會積極免除已入會外省來昌創業者會員會費。南昌市律師行業協會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引導企業用足用好財稅、金融、保險、社保等政策,多措并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撫州市金溪縣工業園區企業商會、金溪縣新媒體協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共同舉辦青年專場網絡招聘會,采取線上招聘的形式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

  堅守崗位,奮戰一線;奉獻愛心,聚力捐贈……面對疫情,“三社聯動”機制為企業提供了物資、用工、政策、心理等協助支持,構筑了復工復產更加堅強有力的民生保障網,極大地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后顧之憂,切實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民政力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